第8部分(第1/4 页)
钤ㄊ中吹墓倜��烁卟闪遥�栽肝�畲蠼��此辣ㄐА�
守长安的隋代王杨侑闻听李渊叛乱,欲来抢夺长安,遂令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数万屯于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军于河东,以阻击李渊。
也许是晋祠祈雨感动了上天,大军过了雀鼠谷,到达贾胡堡。天就下起瓢泼大雨来。好家伙,但见那雨下得毕毕剥剥,正午的天好像变成了黑夜,雷鸣夹着电闪,狂风带着急雨,摇撼着世界。半天的功夫,便沟满河平。
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可苦了李渊。道路泥泞,军士衣甲尽湿。天雨路滑,太原的粮草运输又跟不上来。直急得李渊在大帐里愁眉不展,来回踱步。
正在这时,李建成一步跨进大帐,一脸焦急之色。李渊虎着脸看他一眼,问:
“何事如此惊慌?”
“父帅,事急矣!”李建成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据可靠探报,突厥和刘武周欲乘晋阳空虚,袭击晋阳。”
“这消息从哪得到的?”李渊上前一步,一把抓住李建成问。
“一些北来的行脚客商都那么说,将士们中间也议论此事。”
“坏了!”李渊焦急地走两步,“晋阳是我们的根据地,如果有失,我等连退路也没有了。”
“父帅,退兵吧!”李建成上前劝道:“如今军中粮草也用不了几天了。秋雨绵绵,太原军供也接济不上。急切之间,又不能进军攻打宋老生。在这贾胡堡,进退维谷,实在是不利啊!”
“只好如此了。”李渊命令身边的校尉,“召集各部将佐开会,商议回师之事!”
会议上,裴寂积极赞成回师,他说:
“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不易即日攻下。突厥贪而无信,惟利是图。刘武周又投靠胡人。太原为一方都会,军供基地。义兵家属,皆在是处,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天雨路滑,粮草接济不上,与其在这耗着,不如还兵,选救根本,再作道理。”众将佐担心太原的家属,怕有闪失,纷纷赞成裴寂的话,李渊也频频点头。
独有李世民表示强烈反对,他挥舞手臂,高声说道:“今禾菽遍野,何忧军粮不继。宋老生虽与屈突通连兵,远水难救近火。老生虽据势险要,然为人轻躁,略施小计,可一战而擒。至于刘武周,虽与突厥交好,却相互猜忌,刘武周虽贪太原之利,岂能近忘马邑老巢?我义兵原为救苍生于水火,当先入长安,号令天下,岂可一遇小敌,遽尔班师!今若退却,诸军不明原因,可能会惊恐、猜疑。一旦发生事变,还守太原一地,何以自全?”
李世民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入情入理。李渊却不为所动,拿定主意要退兵。当即下令道:“李建成后军改前军,于今日午后开始撤退。我中军和李世民所部于明日上午和下午,顺序撤退。”命令一下,众将士一哄而散,分头做准备去了。李世民留了下来,又苦劝父亲一番,李渊不听。
夜深沉,难入眠。李世民站在军帐门口,思虑万端。雨声沙沙,在风中斜斜地落着,远雷在不知名的地方轰鸣,不断有耀眼的蓝光划破沉沉的夜空。李世民想起在晋阳宫促使父亲起兵的那一天,想起自己无数次憧憬过的宏基伟业。此次出兵长安,不过是漫漫征途要走的第一步,要把这万里江山变成李氏的天下,还不知要经过多少恶战,多少磨难。但眼下小小的几场雨,三、五句传言,竟促使父亲退兵。这决不可成就大事。
想到这里,李世民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一头冲进黑夜的雨幕,向父亲所住的大帐跑去,几里远的路,好像一霎间就跑到了,汗水、雨水和在一起,他气喘吁吁,浑身透湿来到父帅的帐前,却让放哨的卫兵挡住了。帐内漆黑,没有灯光,父帅已经就寝。李世民心急如焚,却不得入内,急得他蹲在地上,放声号哭起来。
帅帐里亮起灯来,钱九陇走出帐来,召李世民说:“大将军传您进帐。”
烛光下,但见李渊围着被子坐在床上,见李世民垂手站立,浑身湿透,还不停地抹眼泪,当父亲的有些心疼,问:
“夜已深沉,我儿不去歇息,大雨之中,因何在帐外啼哭?”
李世民正色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在于目前,儿焉能不哭!”
李渊似有醒悟,说:“你哥李建成已领左军先退,如之奈何?”
李世民拱手道:“我右军未发,正严装待命。左军虽发,但行犹未远,请令孩儿派人去追回!”
“你真有把握打败宋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