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2/4 页)
受过惨痛失败。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清自身实力,采取正确策略,就能在下一次战斗中获得胜利。
在这点上,日本做得都比韩国好得多。正是吸取了东海战争的经验教训,日本才在独岛战争中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战斗力,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创韩国。
面对急躁的民族情绪,不管是朴太玄,还是其他人,都无法改变韩国战败的命运。
5日夜间的战斗,对共和国与美国的态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韩国表现稍微好一点,美国将逐步增加对韩军事援助。如果能够迫使日本打击韩国本土军事目标,美国将不得不出兵。在韩国的表现如此“糟糕”的情况下,美国不但不会出兵,还会控制住军事援助的规模,以免陷得太深。
美国的态度迅速冷淡下来,共和国的态度不会好到哪里去。
与美国的想法一样,发现韩国是“扶不起的阿斗”后,共和国不得不谨慎小心,避免被韩国拖下水。韩国再次请求共和国提供军事情报援助时,赵润东给军情局打了招呼,尽量拖延时间,避免韩国利用共和国提供的军事情报做出“愚蠢”的事情。
走到这一步,就算朴太玄喊出“与独岛共存亡”的口号,韩国战败已成定居。
6日,韩国空军只动了一次进攻,仍然没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战果。剩余的6艘“孙元一”级潜艇在当天先后通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却没有前往交战海域,而是转向前往郁陵岛海域。
虽然韩国的两栖舰队在当天傍晚到达郁陵岛,但是没人相信韩国能够打回独岛。
到战争的第五天,韩国剩下的只有口号与不服输的意志了。
卷六 战争风云 第59章 未来
1月7日,11点左右,韩国空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反击。
随着最后一场大规模空战结束,“独岛战争”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结束,从3日上午爆发算起,持续时间不到100小时。
“独岛战争”再次反映出地区性局部武装冲突的特点。
从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开始,地区性局部武装冲突明显表现出“短、快、狠”的特点,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持续时间仅有数日或者十数日、攻防转换与态势转变节奏加快、战斗损失异常惨重。随后共和国参与的东海战争、老挝战争、越南战争与南海战争全都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共和国逐步总结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军事战争思想。与美国主导的战争相比,共和国主导战争的最大特点是交战时间短促,完成军事任务后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避免陷入战争泥潭。即便在越南,共和国军队完成作战任务后,数个月之内全部撤出越南,没有大规模卷入越南内战。
从战术上讲,双方的差别并不大。战术作战阶段,共和国与美国军队都非常重视全面彻底的空中打击,均以快速、迅猛的空中打击达到主要军事目的。
两者的最大差别是战略目的,也就是战争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共和国主导的战争没将“推翻他国政权”或者“扶持伪政权”当作首要目的,发动战争的首要目的往往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打击消灭对共和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构成威胁与挑战的敌人、创造一个有助于共和国自身发展的周边环境,政治目的既不明显、又不突出。即便在越南战争中,共和国也没有过分干预越南内政,战后仍然由越南人民自行决定国家与民族地未来。
美国主导的战争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不管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朗战争,都将“推翻他国政权”或者“扶持伪政权”当作首要目的,发动战争不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而是为国内利益集团服务、为政治家服务。伊朗战争后期,美国才逐步调整军事战争思想,转变战争目的。
两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两国军事战争思想地根本差别。
无论外界把共和国“捧”得多高,在具备足够的基础实力之前,共和国仍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不是美国那样的“世界大国”。“地区性大国”的本质决定共和国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即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也必须保证国内发展。军事思想为国家利益服务,由此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战争思想”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大国”的本质决定美国的军事战争思想不是以推动、维护国内发展为首要目的,而是以“确保既得利益”为根本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共和国地对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