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页)
最后,商仁成了一等男爵,而郑公智则成了三等男爵。除了五个人之外,其余的人要么成为了别人的封臣,要么就是让别人成为了自己的封臣。
周家在省城就有好几家铺子,而周武之所以固执地认为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个人是地主,其他人都是商人,正是因为其余的人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缘故。
其实,周武对于那种提高自家爵位的办法也不是不心动的。但之前周武买了牲畜,剩下的钱总共还不到两百贯,这点钱在出现意外情况时用来应急都怕不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武想着自己反正有五个基本采邑领,若是小股蛮人袭击,五个基本采邑领守望相助也够了。若是鞑子大军进袭,即便整个辽东的有邑贵族联合起来,那也照样是螳臂当车。周武是个倔脾气,宁为鸡头,不为牛尾。既然不能用那个办法收下封臣,不蒸馒头争口气,所以他便干脆拒绝了成为他人的封臣的建议——皇上的直属封臣有什么不好?听起来还尊贵些!
……
此刻看到商仁的管事,后悔的情绪却隐约浮现在周武的心头。
当有邑贵族的册封仪式结束后,正如当初商仁所料,钦差确实宣布皇上把低级直属封臣的管理权暂时交给别人代管。但商仁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暂代管理权并非交给辽东都司,而是交给辽东地区等级最高的有邑贵族,也就是商仁!
如果早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周武倒是宁愿当初就直接成为他的封臣呢,至少可以获得五百贯的谢礼!
这么想
武便板着脸望着那个越来越近的管事,准备给他一个
谁知管事根本就没有减速的意思,经过周武身边时,他将一个令牌扔向周武,喊着:“征召!”,然后又继续向前飞驰而去。
周武下意识地接过那块牌子,发了一会儿愣,突然激动地再次握紧了腰间的刀柄。
征召?
这岂不是意味着要打仗了?!
知道即将要打。仗却如此高兴,并不仅仅是因为周武天性逞勇好斗。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官府对辽东移民有严格的限制,各屯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二十里,每个移民屯的人家不得超过五十户。因此,移民屯附近有着数不尽的可耕种土地,却严重缺乏劳动力。
其实辽东地区的汉人并。不少。
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永乐元年五月乙巳,仅仅东宁卫千户王得名前往朝鲜招抚辽东散漫军士复业,一次就招了男女老少共计一万五百二十五口。可惜的是,有邑贵族接受分封的仪式上会造出一式二份的资料清册,一份存户部,一份交给宗主。之后,有邑贵族不得藉词容留他乡居民。
很久以后。辽东的有邑贵族们弄明白皇上制定这条规定的目的。原来,当今皇上为了安置宗室远亲,专门派了内官王彦和亦失哈分别前往辽东和奴儿干地区收拢流民建立基本采邑领。
王彦和亦失哈都是永乐年间很牛。的太监。
王。彦原名王狗儿,建州女直人,其父萨理蛮在明初率部属归附明太祖后,王彦则侍从燕王于藩邸。由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劳,王狗儿被朱赐名王彦,并提拔为尚宝监太监。后来,永乐皇帝派遣了比较熟悉东北情况的王彦去镇守辽东,王彦遂成了首任辽东镇守太监,从此镇守辽东长达30年。
亦失哈则是海西女直人,。多次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按照后世的说法,那便是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于王彦和亦失哈分别是建。州女直和海西女直,让他们牵头建立基本采邑领时更容易与当地土著和平相处——甚至在收拢当地汉籍流民的同时,还能吸纳女直人加入。这样,岂不是加速了民族融合吗?
当然,辽东的汉籍有邑贵族们并不知道朱棣的心思。他们只知道,由于皇上禁止有邑贵族容留“无户籍”居民,因此合法增加采邑人口的途径便只剩下两种:一种是自然增殖,可这种方法根本就解不了燃眉之急。另一种则是依据皇上编写的《移民纪要》,令当地土著成为依附于庄园的农奴。
想要让汉人冒充土著成为依附于庄园的农奴想都不用想——虽然领主并不介意这一点,但辽东的零散汉人分明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领民,凭什么去充当地位极其低下的农奴?
同时,隐瞒流民户口这一招也不行!一开始还有一名恩骑尉报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此地天高皇帝远,便偷偷摸摸私自招揽了几名流民。谁知道没过一个月,便被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