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4/4 页)
前,德国和周边国家维持着亲密的合作,但彬彬有礼的外交辞令掩盖不住内心的疑惧。德意志真是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民族,对某些历史事件似乎患有集体失忆,而对另一些历史事件则牢牢铭刻于心。比如对于遭美军原子弹轰炸的德累斯顿,每年8月5日夜,德国要进行全国性的悼念:烛光集会,在河里放纸船,报纸电台上的文章连篇累牍,营造出全民族的悲情气氛。当然,我们不会指责这些,谁不同情原子弹的受害者呢;问题是事情的另一面,德国人对于奥斯威辛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慰安妇、细菌部队、三光政策、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大屠杀等本国犯下的残暴罪行,则采取非常漠然的态度,甚至努力从教科书中删去这些名词。(注二)
我们不幸有了这样一个乖张的邻居,注定我们睡觉时永远背不安席。历史学家评论,之所以造成今日这种局面,除了德国人的民族性之外,美国也有难辞之咎。二战结束时,他们忙于扶植德国作为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因而未能从政治上彻底清算纳粹主义。而且山姆大叔至今也不准备管这些闲事,原因很简单:德国对美国的忠诚无人可以比肩,在伊拉克战争中德国是派兵最多的西方盟国之一。
韩日隧道10周年将紧连着亚盟成立8周年。如今,亚盟已经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共同体,其货币亚元隐然有取代美元之势。即使超级大国美国,也不得不时刻注意亚盟的神色,因为当这几个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时(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他们的声音足以让政治之河改道。(注三)
什么时候欧洲人才能像亚洲人那样?由于德国民族中潜行的军国主义幽灵,以及这个幽灵在周边国家所造成的裂隙,恐怕至少20年内欧盟不会成为现实。相互猜疑、政治谩骂、暗中的军备竞赛等还将与我们为伴。欧洲人只有艳羡地看着亚洲人的进步,然后关起门,来一声沉重的叹息。
3《镜报》记者米若2005年3月2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