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却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江山,大力推行佛教,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盛时的北京城,寺庙数以千计;即使到了现在,古刹名寺仍数不胜数。雍和宫、白塔寺、法源寺、万寿寺、卧佛寺、碧云寺、大觉寺、云居寺、潭柘寺、戒台寺、红螺寺,等等,随便都能罗列出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在京城内外,最为气势雄伟的,除了皇家宫苑,便要轮到佛教寺院了。
同样远自西来的###教,在七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也随着回民的大量聚居,而在北京落地生根。坐落在牛街的礼拜寺,是北京清真寺中历史最为久远、规模最为宏大、建筑也最为精巧的一座。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广大穆斯林礼拜的场所,而周边一带也是回族文化最为浓郁的区域。
基督教传入北京,却要相对较晚,大致始于元朝。早期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到清末之时,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都已在北京建有教堂,其中东有王府井教堂、西有西直门教堂、南有宣武门教堂、北有西什库教堂,是北京的四大教堂。虽然数量远远不及佛教和道教的寺院宫观,但它们都是近代建筑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人对于宗教,向来是包容的。只要不危及统治秩序和社会安宁,信奉什么不信什么悉从尊便。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本土的道教,以及外来的佛教、###教、基督教,都曾在同一片土地上和平共处。乃至于儒、释、道三教神明,可以端坐于一庙之中相安无事。大概在这世界之上,并不多见。这一古老传统,仍将继续保持和发扬。
。。
守候2008
人们可能还对申办奥运成功的欣喜若狂记忆犹新,2008已经悄然走近了。36座体育场馆或是拔地而起或是粉饰一新,蓄势待发,准备迎接奥运赛事的考验。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曾将北四环这块荒芜之地打造成了新兴的繁华商业住宅区,亚运村从此成为了京城中人尽皆知的固定地名所在。如今,就在这亚运村向北延伸的大片土地上,奥运村再一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奥林匹克公园内三座重量型新场馆更是力拔头筹,这汇集了全球顶尖设计师智慧灵感的设计方案,既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武装,又不忘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演绎,一时间“鸟巢”和“水立方”成为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奥运新话题。而在这些场馆的北面更是建起了一座超大型城市森林公园,680公顷占地面积的自然园林风景俨然是为奥运村建立起一座巨大的天然绿色屏障。这里是2008北京奥运的中心赛场,是2008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而奥运结束后这里无疑又将成为北京城的一个新地标。
当然,曾经的奥体中心也不甘寂寞,扩建修缮重整旗鼓,曾经是京城十大建筑之列的工人体育场和体育馆也准备再造辉煌。新建12座场馆、扩建11座、临建8座,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速度之快连国际奥委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北京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太阳能光热系统、中水处理和雨水回收系统,资源持续利用和环保绿色材料的应用在各个环节都贯穿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鸟巢”和“水立方”作为两个最吸引人眼球的核心场馆,其建筑施工难度也是数一数二,工程人员充分发挥了自主创新的科技理念,攻克了多道技术难关,支撑鸟巢钢结构的钢材、水立方的膜结构系统全部是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科技空白。而在这些场馆的内部细节中你又能充分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羽毛球馆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鸟巢的电声扩音系统等都尽可能的让广大观众、运动员、教练员、裁判感受到最大的舒适和便利。当你走进很多大学院校内的体育场馆时,你又会感受到一份浓郁的文化气息,北大体育馆为保护古树而改变了设计方案,不得不说是对人文奥运最到位的诠释。
这些体育场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奥运而昙花一现,它们大多都设立了长久的目标规划,在奥运结束后或者重新变为公园绿地,或者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中心,它们是2008北京奥运的见证,也是奥运留给北京最完美的纪念。
从2007年7月份开始,“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将陆续展开。所有测试赛共42项,2007年举办26项,2008年再举办16项。各项赛事将使用比赛场馆34个。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和彩排,将有超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