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而降,人肝胆
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青桔皮·发明》校点本第三册,第1790
页)先将青皮、陈皮的性味加以区分,然后从哲学的高度加以总结,肯定“一
体二用,物理自然”,这一原则更具有普遍性。许多药物往往具有“一体二
用”的特点,医学家应深入考究,不可疏忽大意。
一体二用,特别表现在同一药物的生用、熟用上。巴豆一味,生猛熟缓,
能升能降,以往医家,大有争论。《名医别录》认为”生温熟寒,有大毒”。
张元素认为:“性热味苦,气薄味厚,体重而沉降,阴也。”李果认为:“性
熟味辛,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李时珍按“一体二用”的原则,对这
一争论作出新的判断。他写道:“巴豆,气热味辛,生猛熟缓。能吐能下,
能止能行,是可升可降药也。《别录》言其熟则性寒,张氏言其降,李氏言
其浮,皆泥于一偏矣。盖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沉香水浸则
能升能降,与大黄同用,泻入反缓,为其性相畏也。”(《巴豆·气味》校
点本第三册,第2053 页)
在体用关系问题上,明其体,固能知其用;明其用亦更能知其体。医学
家、药物学家对药物学的发展,有的在于发现某些新的药物,有的在于对原
有的药物探索出新的效用,用新的经验去充实原有的本草学。李时珍为了用
新的医药知识去丰富本草学,非常重视前人所积累的经验。“发明”栏、“集
解”栏内,尽力发掘前人提供的知识,对每一味药物的体与用都有深入的认
识。例如在《熟地黄·发明》中他说道:“按王硕《易简》云:男子多阴虚,
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
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生之处。虞博《医学正传》
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防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
思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防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
之精微者也。”(校点本第二册,第1022 页)博学多闻的李时珍,善于从历
代本草、医学著作以及经史百家著作中,发掘零散的知识,集腋成裘,灿然
成章,条分缕析,阐入精微。上述对地黄一味,生熟两用,剖析透彻,无异
阐述体用问题的哲学文章。
李时珍是一位潜心科学研究的有心人。他常常从经史百家著作中偶一闪
现的历史故事中,深入体察某些药物的性能。这是他“以用证体”的一种研
究方法。他从苏鹗《杜阳编》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说:“范纯佑女丧夫,
发狂。闭之室中。夜断窗棂,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
是遂愈也。”对于这样一个故事,常人或以传奇观之。李时珍不然,他从桃
花愈狂女的故事中细心探索桃花的药用价值,对其医病原理作了科学分析:
珍按:此亦惊怒伤肝,痰夹败血,遂致发狂。偶得桃花,利痰饮、散滞血之功,与张仲景
治积热发狂用承气汤,畜血发狂用桃仁承气汤之意相同。
——《桃花·发明》校点本第三册,第1746 页
通过偶然发现的桃花妙用,进而丰富、充实对桃花这一实体的认识。结合张
仲景的治狂方药的分析,使对桃花的使用认识更加深刻。
李时珍发明甘蔗的妙用,也是有悟于生动出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李时
珍从一部《野史》中看到的。说古时有卢绛中其人,“病痁疾”。“忽梦白
衣妇人云:食蔗可愈。及旦,买蔗数挺食之,翌日疾愈。”李时珍根据这一
情节,从药物学上加以研究,断定:“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
梦中白衣妇人居然言而有中治好了“痁疾”,“此亦助脾和中之验”。(《甘
蔗·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1889 页)李时珍没有被这个故事的神秘外衣所
迷惑,也没有因其荒诞而一笑了之,忽视其合理内容。他用自己的药物学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