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页)
乌贼鱼,是人们食用的一种海产品。医家张鼎说,此物“久服,绝嗣无
子”。经过考证,李时珍指出其错误道:”别录云:令人有子;孟诜亦云久
服益精。而张鼎此说,独相背戾,亦误矣。乌贼所主者,肝伤血闭不止
之病,正与《素问》相合,岂有令人绝嗣之理?”(《乌贼鱼·正误》校点
本第四册,第2472 页)
(二)通过传奇俚谚考核药理
李时珍坚持考古以决今的精神,扩大史料搜索范围,从野史、传闻、民
歌、俚谣中发掘关于药物的记载。集腋成裘,大大丰富了药物学宝库。关于
何首乌的来历及特性,李时珍考之古史,有生动故事。后代僧人能嗣,本名
何田儿, 58 岁无子,夜卧山野,见藤二株,相去三尺,苗蔓相交,交而复
解,解而又交。因奇之,掘其根食之,乌发变黑,生数子,父子皆寿160 岁。
其孙名何首乌,传出此方,将夜交藤改名何首乌,实以采药人命名。唐代思
想家李翱曾为何首乌其人写有传记。李时珍用此生动故事,说明何首乌一药
的主治功能,“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还说:”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
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何首乌·发明》校点本第
二册,第1290 页)他肯定何首乌是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故事传真,令人神往。
李时珍从《澹寮方》中摘取另一故事,来证明鹿茸的功效。据说昔日西
蜀药市,曾有一道人叫卖“斑龙丸”。每天大醉高歌,宣传斑龙丸的奇效,
歇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
下穴。”李时珍详述其方,乃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加阳起石、酸枣仁、
柏子仁、当归等制成。对于治疗虚劳之症有效。斑龙即鹿的别名。(《鹿·主
治》校点本第四册,第2848 页)
李时珍还引用俗谚说明穿山甲下乳的功用。《鲮鲤·发明》写道:”芽
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虐、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
盖此物穴山而居,遇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谚
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之乳长流。”(校点本第四册,第2384 页)
总之,李时珍修本草,不只根据诸家本草著作,考证药物名称、功效、
主治,而且广征博引,旁及野史逸闻,民谣古诗。凡有相关莫不广为采集,
以为科学考证资料。由于采取了正确的考证方法,往往变平庸为珍宝,化腐
朽为神奇。
(三)透过偶然现象,考究必然之理
李时珍研究古药古方,富有钩沉索隐精神,善于根据野史趣闻中透露的
一些神奇药效,跟踪探寻,求其医理药理。在他看来,偶然发生的希奇事件,
虽蒙上种种神秘色彩,拨开神秘成分,定能发现其中隐秘着的客观必然性。
在封建社会里,民间的奇方妙药,附会以某些神秘色彩,是不足为奇的,无
异上古巫医不分的遗痕。予以科学分析,可化成祖国医药学主库中的珍宝。
关于大豆叶治蛇伤的秘密,就是从《抱朴子》中的一个故事揭开的。据
说相国张文蔚庄内有一黄鼠狼洞穴,穴中有四只小鼠狼,一日为大蛇所吞。
雌雄鼠狼救子心切,乃于穴外坋土壅穴,等大蛇一出头,无法掉转头来时,
鼠狼就当腰把蛇咬断,衔出四只小鼠狼,趁它们还没有断气,就放在洞外,
衔大豆叶嚼而傅之,四只小鼠狠终于被救活了。李时珍通过这一故事,在《本
草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