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页)
十日兵围毫州,发贼李开芳部妄图突出重围,于七月十二日晨发起冲峰,损兵万余之后,退回城池。职谨遵吾皇之命,派人劝降,不得。发贼于十三日兵分四路向我阵地发起冲峰。职无奈,只得反击,李开芳等部三万余人,全军覆没,李开芳,林凤祥死于乱军之中。职未能完成吾皇之令,罪该万死,请吾皇降罪。”咸丰望着奏折苦笑了一下,他怎么可能降罪于僧格林沁。想抓到李开芳,林凤祥完全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新军初创,现在兵不过十万,完全缺少有能力的高屋指挥官,李开芳,林凤祥在天国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有头脑的天国将领,将来自己肯定还要招募士兵,没有将领怎么带?僧格林沁有功无过,这是咸丰心里明白的。放下奏折,咸丰提笔挥写起来。无外乎要嘉奖新军与僧格林沁罢了。
写过嘉奖圣旨,咸丰又拿起另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与僧格林沁的胜仗完全相反,是不折这扣的大败胜。为了接应北伐天军的突围行动,洪秀全指派了天军青年悍将陈玉诚,李秀成两人率军出南京,直接北上,一路上势不可挡,但却没想到李开芳一部这么快就被僧格林沁消灭在毫州之地,洪秀全得信慌忙命令李秀成和陈玉诚两人领兵折返以防清军趁胜南下。陈玉诚与李秀成在池州附近,犹豫不决了很久,最终压下了为李开芳等人报仇的悲愤心理,领兵折返。不过两人却没有完全听从洪秀全的命令,折返至南京外围而是兵分两路,陈玉诚一路人马西进至安徽庐州,以其优秀的指挥才能,与清军激战数日,清军不敌,庐州被克。另一路李秀成东进到泰州,泰州防守溥弱,守将望风而逃,等僧格林沁收到消息的时候,泰州已经落入天军的手中了。到此天军东可威胁苏州,北可威胁扬州等地。江北大营主帅琪善在庐州一战之中,兵力损失惨重,退守扬州无力反攻,而僧格林沁因怕李秀成兵进苏州,只得领兵回师苏州。
奏折当然是琪善写的,咸丰看完奏折不由骂道:“靠!琪善真是猪头。”听得旁边图先都是一愣。搞不清咸丰那个靠字是什么意思。
咸丰心里那个气啊,历史上琪善就是江北大营的主帅,比之连战连败的向荣和胜保来,琪善可谓一无是处,后者起码还敢向着天军屡屡进攻,不怕失败,琪善可是连主动出击的胆量都没有,是一退再退。损兵折将不说,现在安微就只有扬州与周边一些地方在清军手里了,再退就要威胁华北了。还好自己机灵把一师的新军派给了肃顺,要是天军打过安徽,那华北的大好形势就要泡汤了。咸丰有心换将,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觉得可用的人才,心里别提多郁闷了。想了一番,无奈的咸丰只得下旨向琪善大加斥责,让他整训兵力夺回庐州。
与咸丰头大的同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谓是呼过风,唤过雨的人。庐州陷落,出生庐州的礼部侍郎李鸿章可谓是倒霉到透顶了。咸丰三年初,咸丰一道旨意将窝在京城享福的李鸿章调到了老家庐州编练地方团练。此时的李鸿章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被认为是中国唯一救星的朝廷重臣,虽然年纪轻轻,意义风发,心中同样怀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是对于打仗李鸿章可真是没有多少本事。无奈何,吕贤基那个混蛋一封奏折打到皇上那里说是朝廷兵力不足,国库空虚,可着地方大员兴办团练,助朝廷剿匪。他自己也愿意回乡兴办团练为朝廷尽忠。这样也没错,可是吕贤基自己回乡去打仗,却好死不死地说李鸿章少年英才,胆略过人,可助他兴办安徽团练。当时李鸿章心里那个气啊,自己一介文人,哪里会打仗练兵哦,把自己拉上不是去送死吗。
不过李鸿章是冤枉吕贤基了,即使吕贤基不提李鸿章,咸丰也不会放过他。废话,放着这么好的人才不用,咸丰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于是乎咸丰一道圣旨让李鸿章回到了庐州。
李鸿章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谓评价不一,总体来说骂他的人多,赞他的人少。就因为他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一时间李鸿章成了中国历史的罪人。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人为了中国付出多少心血,创办淮军,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更创建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李鸿章对中国的贡献无可厚非。然面对大厦将倾,岂是独木可支的。内有慌淫无道的慈禧当政,外有多国烈强虎视眈眈,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垂死的清朝支撑下来,谈何容易。李鸿章支撑了那么多年已经可以说成是奇迹了。
当时的日本人伊腾博文就认为李鸿章是中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烈强一争长短的人,而在西方人眼中,李鸿章更是被认为是中国的俾斯曼,东方的铁血宰相。可惜所有的中国人当时都没有这么想过。李鸿章一生之中做的最错一的一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