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页)
就别跟我装了,“我王派在下来楚国,其实是身负秘密使命的。”
昭雎转了转身,斜着眼神盯着范雎,“贵使有何秘密使命?不知可否说给老夫听听?”
“我王派在下来探听一下,下一任楚国令尹是姓黄,还是姓景。”
楚国四大贵族秉政,令尹一职向来出自‘景、屈、黄、昭’四姓。如今屈氏是被老楚王打压下去了,接下来令尹一职必然出自‘景、黄、昭’三家。
昭雎当政二十多年,在他的经营之下,昭氏早都成了楚国自熊氏以下的第一家族了。如今范雎单单提了黄家和景家,偏偏不提他昭家,其意就是说,他昭雎的令尹一职当到头了,昭氏要倒霉了。
老昭雎的脸立马黑了下来,“秦使此言何意?莫非是来消遣老夫的?”
范雎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在下有一个疑问:屈原乃楚国栋梁,这一点连我王都知道,为何楚王却偏偏恨他入骨?”
说老楚王恨屈原入骨,那不是胡说的。四大家族在楚国根深蒂固,一般情况下,王室都不会动他们的,纵然对他们有不满的时候,也不过罢去他们的官职罢了。如今可是把屈原流放千里,可见老楚王有多恨他。
“屈原罔顾王恩,我王恨他也情有可原。”
范雎瘪瘪嘴,“是这样的?”
作者:谢谢龙魂归来1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顺便求票,求chayexs。。chayexs。收藏,求一切支持。另外提一下,秦军火烧楚国王陵为史实,并不是打火机瞎编的。
第三十七章 北上会盟
这时昭雎也有了一点兴趣,“哦,秦使有不同的见解?”
范雎拿起茶杯,细细的泯了一口,“令尹大人还别说,这楚茶的确比我们秦国的茶好,香味浓郁,清新爽口,回味无穷啊。”
昭雎当政二十多年,遇到的说客不知道有多少,对于范雎这种调人胃口的把戏了如指掌,“秦使倘若喜欢,临走之时,老夫送你两车,如何。”
范雎呵呵一笑,“那就多谢令尹大人了。”
昭雎摆摆手,“无妨,些许小事,不足挂此。”
范雎也知道,随便调调老狐狸的胃口则罢了,倘若做的过了火,只会起到反效果。“在下对楚王怨恨屈原的原因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昭雎白了他一眼,虽然没说话,不过眼神里已隐隐表达出:有事快说,有屁快放。
“楚王之所以怨恨屈原,一是因为屈氏族人为屈原到王宫前请命,然而楚王却认为这是屈原在逼宫,犯了他的忌讳;二是携民意,请命变法,楚王觉得他威胁到了王权,超过了他的底线。”
昭雎纵横政坛二十多年,这些道理哪能不明白,他还知道,倘若他屈原不是屈氏族人的话,早都被大卸八块了,“秦使此话或许不假,可与老夫有何关系?”
范雎呵呵一笑,“屈原携民意,威胁王权,就过了楚王的底线。昭氏起兵叛乱,何尝又不是过了他的底线呢?如今楚王还需要你来稳定大局,当然对你客客气气的,等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就会记得:当初叛乱的时候,仅你昭氏一族就出兵十万。十万大军啊,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会成为楚王心中欲拔之而后快的一根刺。”
昭雎一惊,顿时冷汗直冒,这些道理他哪能不明白。楚王别看他一副昏庸无能的样子,但对于王权的看顾却是绝对不含糊。
怪不得有几次都看到楚王的眼中闪有寒光,当时自己身在局面,还没有反应过来。如今想来,恐怕他的心中早已经在琢磨如何除掉自己了。
被说到痛处的昭雎勃然大怒,“混帐!简直是胡言乱语。来人!将这竖子乱棍打出去!”
范雎连忙站了起来,“慢!不必相送,在下知道自己走,告辞!”说完哈哈大笑,转身向外走去。
他知道,其实昭雎完全听进去了,只不过现在落不下面子而已。这种老狐狸,根本就不用你去教他,到时候,他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几天过后,就是楚国的迁都大典,老楚王兴致勃勃的站在高台上,瞭朗众生,一副其意自得的样子,浑然不像把国都都丢了的散家之犬。
“好好好!老令尹居功至伟了,楚国中兴之像也!”
昭雎被噎了一下,不知道楚王从哪里看出来的中兴之像,不过他也不会去扫他的兴致,“大王圣明,老臣只不过尽本分罢了,何功之有。”
接下来是出城祭天拜地,向天地通报了楚国“中兴大业于新都”的壮志远图,又诏告朝野:新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