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路
在北宋年间,《水浒》英雄向朝廷投降,恐怕是最自然的结局,除非众英雄战斗到底,像黑旋风李逵所说的那样,推倒了朝廷上穿黄袍的皇帝,让宋大哥去坐龙廷。但大嘴认为事实上的梁山好汉只杀贪官而没有谋反,宋江也没有想做皇帝的野心。他题的反诗中说,“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也只是要对皇帝和贪官污吏大杀一阵。
《水浒传》的豪杰们受朝廷招安,也许是对既有的秩序和体制的屈服。摆在英雄们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在梁山泊继续做强盗,发展势力,占领整个山东(甚至加上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建立一个独立王国;二是接受朝廷招安,投降归顺。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秦明、呼延灼、徐宁、花荣这些大领袖,或为衙门胥吏,或为豪富大绅士,或为书塾儒生,或原为朝廷统兵将领,他们脱离独立生涯重归朝廷,在心理上是自然不过的事。
至于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刘唐等反抗性较强的英雄,在梁山泊并非占最重要地位,也只有听从大头领、二头领的将令了。这些固守在梁山泊中的各方豪杰,如果只是无法无天的人,无论是好是坏,也不外是在梁山泊混个肚儿圆而已。
《水浒》英雄最后投降朝廷大概是事实,但恐怕不能就此整个否定他们。《水浒传》的重点是反抗朝廷,向不公道的权威作斗争,基本精神是反抗。似乎不能因结局是投降,就此说它是宣扬“投降主义”。也可以说,《水浒传》以众英雄的悲惨下场,提供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教导人们:向封建帝王、贪官污吏投降没有好结果。无论如何必须抗争到底,万万不能投降。
宋江、柴进、李逵、武松等人的思想行为,当然受到各人出身、经历、家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影响,不能用现代的革命纪律、党性去要求他们。
《水浒》众英雄向朝廷投降了,投降的结果十分悲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的书中领袖陈家洛与清朝皇帝妥协,受到欺骗,结果十分悲惨,实际上主题是反对向封建官府投降、妥协,含有必须反抗到底的意义。但反抗到底有什么出路,在那时候的历史条件下是找不到的。
鲁迅在说到与邪恶斗争时曾严厉地指出:“要痛打落水狗!”无论是在陆地,还是落入水中,恶狗都是改不了要咬人的习性的,对之千万不可宽容。对于恶势力,要与之战斗到底,决不可轻言怜悯宽恕。纵然恶势力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也必须对之彻底追击,决不轻饶。而梁山没有乘胜追击,却选择了投降,于是宋朝政府就乘胜追击,打了落水狗。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1)
当老大不能靠武力
小时候看《水浒传》,大嘴有一个百思不解的问题:宋江为什么能做大哥?论武艺他不及武松,论智谋他不及吴用,论疏财他不及柴进,论法术他不及公孙胜。偏偏是这样一个没有突出本领的人做了那一百零七个好汉的大哥,心里总感觉这事不公平。
长大了之后,大嘴才渐渐明白,这老大不是靠武力和技能才能当的,得会组织,会管理。
这宋公明没上梁山以前,只是郓城县衙小小的押司,按现在的级别至多是县公安局的某个科长。他和黑社会来往密切,可能经常还受人点小恩小惠,所以他是要找条退路的。至于后来,卢俊义捉了史文恭为晁天王报了一箭之仇,宋江一定要让位给卢俊义只能说是宋江的戏演得好。这忠义堂里的高层干部都是宋江提拔的亲信,让位的事也只是说说而已。李逵不是已经变了脸吗?卢俊义要是做到那头把交椅上,晚上睡觉还得担心那黑旋风的两把板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光顾到了自己的脑袋瓜子上来。
所以,宋江同志能做上梁山老大,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政客,他有政治野心,这从他反复要求皇帝招安中不难看出。但梁山上反对招安者也大有人在,如武松、鲁智深等,甚至宋江最亲信的李逵也反对,而宋江却竭立压制反招安派,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这让读者大惑不解。
新近有一本叫做《麻辣水浒》书,以“水浒故事”为蓝本,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浒人物和典故,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场现代商战故事。这本书的主角是宋江,基本上是以宋江的成长史为主线,重在“财经”二字的表现,里面的人物虽然还叫着他们原来的名字,但被更深度地开掘,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其中宋江就成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有人说民营企业出世快,死亡也快。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