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2/4 页)
出的举人进士多,也算一项政绩不是?!
不过,钟澄如今不是官身,也无意再重返官场。回京前本地的官员,曾去信邀请他到府学里执教,被他婉拒了。今日来的这两位,专程到码头迎接他。就是想再争取一番。
与他们告辞后,钟澄登上马车,领着一家人,又回到了阔别五六年的钟氏老宅。
自从钟谢氏创办的汩润书院,搬到云隐山上后,钟宅东北角的槐香院,又空了出来。
为了族中走科举的子弟,平日多得侄孙提携和点拨。老族长极力挽留五房的一家。回祖宅居住。
钟澄想到,如今刚回来,府宅和学馆,都还要花时间筹划安排,就接受了叔祖的盛情。
到了槐香院,妙如算是轻车熟路。和宋氏一道。把家人都安置住了下来。
一切还是按六年前的样子,把正屋让给了杨氏母子三人。东厢让宋氏带着明偲住了进去。西厢仍由妙如带着三妹婵如居住。
全家人安置妥当后,钟澄把妻妾儿女们召集了起来。
“从今天起,咱们就暂住在钟府老宅里了。周围都是几房的兄弟族人。望能跟他们和睦相处,不要惹事。内务还是暂让莉娘打理,家中产业庶务,由我自个接手。等学馆开了后,再做安排。”作为一家之主。钟澄简单地安排了今后的生活,又对几个儿女吩咐道:“仪儿、妤儿和婵儿的学业,为父亲自来教。妙儿要常跟几房的伯母、婶婶走动走动,平日里多带着两个妹妹,和她们学学管家和交往。”
一切安排就绪后。长房的大太太派人来,邀请五房一家,到忠信堂那边。说是备了酒宴,要为他们接风洗尘。
杨氏尚在孝期,自是不会去参加,她带着两个孩子留了下来。
钟澄领着宋氏和儿女们,来到了忠信堂的院子里。
钟府长房的妯娌们,早就听闻了五房在京里这几年的事迹。
说是皇帝赐给钟澄一名秀女,专门为五房传宗接代的。又听说那位秀女所诞之子请满月酒时,宫中还派下了赏赐。若是钟澄在京城继续为官,说不定哪天,那女子还会封诰。
因此,大家伙十分好奇,想见见那位传说中,容色出众的秀女侧室。
当妙如和宋姨娘,带着弟弟妹妹,走进摆宴的花厅时,屋里的女眷,仿佛被人施了定身咒一般,都惊得不能动弹了。
大太太周氏最先回过神来,拉着她儿媳三奶奶站起身,跟五房的女眷打起招呼。
“妙姐儿出落得真是越发标致了,这位想必是宋姨娘吧?!”
妙如忙上前向各位长辈行礼请安,连带把宋氏介绍给大家。
若是一般的妾室,自不会这般引见给妯娌的。
如今杨氏在家居丧,之前又发生了累夫入狱的风波。她自是不好出来,带宋氏认本家亲戚。好在钟家老宅里的女眷,都早已心知肚明。妙如这样一来,倒也没人嫌五房不合规矩。
金乌西沉时分,天际就升起一道晚霞。带条状的暮霭,从那氤氲的远方,烧起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不一会太阳就落下去,天空变成玫瑰紫,进而变成黛青,然后联成一片苍茫暮色。
京城中的镇国公府,当走进西北角的鸣园时,罗燧看见儿子拿着弓箭,对准前方瞄准。
“嗖”的一声,箭矢穿透耙心,只留下羽尾在上头晃动。
老将军满腹惆怅,喟叹道:“若是你祖父还在,定以凌霄为傲。不愧是咱们罗家的好儿郎!”
“爹爹,您来了?!”罗擎云放下长弓,拱手向父亲行礼。
罗燧点了点头,对着儿子的肖似发妻的眼眸,心里不由得感叹万千。
沉思半晌,才转过头去,朝着不远处的凉亭指了指:“咱们爷俩到那里坐坐。”
少年低眉垂首地紧随其后,跟了过去。
两人在亭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来,当父亲的先开口:“就这般不愿意在京中呆着?莫非只有西北那地方能建功?!”
罗擎云抬起头,望向不远醉音湖的水面,眼中空茫:“十一岁时,您把儿子扔进军营锻炼,不就是早已打算,让我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吗?”
罗燧一怔,旋即脸上露出怏怏之色:“云儿,此次凶险,你娘当初好不容易生下……若有什么闪失,你让爹爹以后怎么在地底下见你娘亲?不若让茗儿,在陛下跟前求求情,换个人吧?!”
“爹爹不是常说,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这样会影响士气的。”罗擎云有些不太情愿。
要知道,这次机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