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页)
是另一轮的谴责和抗议,但那些学生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
相对于在五卅惨案发生时的尽力阻拦,这次林子轩冷漠了许多,或许是看见的流血事件多了,也就麻木了。
冯程程觉得林子轩上了火车后异常的沉默,不由得担心起来。
“怎么了?”她握着林子轩的手,疑惑道。
“没事,有点感触。”林子轩摇了摇头,不想说太多,“往北越走越冷,当心别生病了。”
他朝着火车窗外望去,正值黄昏时分,残阳如血。
此时的北平,笼罩在一团血色之中。
火车沿着京奉铁路一路前行,来到奉天,然后转乘中东铁路到达满洲里火车站。
满洲里火车站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接着是苏俄的西伯利亚铁路线。
西伯利亚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横穿中国的东北地区。
1891年,俄国人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该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就可以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条铁路还能控制中国的东北地区,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
于是,在1896年,俄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
密约中明确规定:为将来决速运送俄军及军需物资,清政府允许沙俄修筑中东铁路以承接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海参崴。
这就是中东铁路的由来。
这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
苏联建国后,一直不肯把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交还给中国,仍然想通过这条和苏联接轨的铁路控制东北的局势。
1922年2月28日,北平政府与苏俄、远东共和国两政府代表就中东铁路签定协定。
中东铁路原则上归中国政府管理,俄人所有该铁路股份由中国政府于向后5年内收回,在此之前,中国和苏联共同管理中东铁路。
但这并不是结束。
1929年,为了争夺这条铁路的控制权,东北军和苏联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
一路向北,林子轩在奉天转车,前往苏俄。
进入东北的地界,他发觉时常能看到日本人,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在东北实施大规模的移民计划了,这是日本入侵中国的开端。
和上海租界不同,前往上海的日本人大多是商人,以建厂经商为主。
在东北的日本人更多的是军人和普通百姓,日本想把东北三省作为军事基地,为此支持张座霖使东北三省独立。
一旦发现张座霖不听话,就在铁路上放炸药把张座霖炸死。
这就是作为棋子的悲哀。
林子轩想到以后东北的局势,心情沉重,等到进入蒙古境内,才算好一些。
他觉得自己不能老是带着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那样会陷入无休止的苦闷之中,还是要活在当下,积极的去做改变。
当火车驶进蒙古的时候,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一个院子里,几名女学生正在谈话。
她们相约明天要穿厚一点的衣服,可能会挨打,穿厚了可以顶枪棍,水龙头浇。
这几名女学生都是学生会的骨干,其中就有许广评。
第二日,许广评没有直接参与游行,而是把手头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鲁讯的住处。
她放下手稿,准备前去和同学集合,鲁讯拦住不让她去请愿,而是留下来抄写稿子。
到了十点多的时候,有人来报讯,说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命令军警关起两扇铁门拿机关枪向群众扫射。死伤多少还不知道。
许广评跑回学校,发现她的同学被枪打死了。
这就是三月十八日。也是鲁讯所说的“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这次政府对于学生的屠杀引起舆论的强烈谴责,鲁讯更是写了文章抨击政府的暴行。
大多数人都在谴责段祺睿政府。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那些鼓动学生游行示威的师长或者前辈们是不是也要负有责任。
这人叫做陈原,他在3月27日的《现代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闲话》。
在文章里提出希望在法庭上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公正。
“这次惨案的主谋是谁,下令的是谁,行凶的是谁,他们都负有杀人的罪,一个都不能轻轻放过。我们希望即日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