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天”拆开就是“二人”,因此“天圣”就是两个圣人,一个圣人是指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另一个圣人仁宗皇帝便成了刘太后的傀儡。
天圣六年(1028),仁宗打算在冬至节率领群臣在会庆殿为刘太后上寿。范仲淹一听皇帝要跟大臣们一起向刘太后行跪拜之礼,忧虑的毛病犯了,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资格,上书给刘太后,称皇帝“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要尽孝道应该到宫中率领亲王皇族行家人之礼,否则就是“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
这份奏疏一上呈,晏殊就来批评他,屁大点官,越职言事,狂妄好出风头,闯出祸来,连他这个推荐人也受牵累。范仲淹一听,满腹委屈,竟给晏殊写了封长信自辩,满嘴的大道理,弄得晏殊毫无办法。
可能是因为范仲淹的官太小,刘太后根本没有理睬他,冬至节上寿仪式照常举行。这时仁宗皇帝已将近20岁,早该亲政了,宰相王曾等大臣经常劝说太后撤帘还政,太后很不高兴。这一年夏天,京城开封突然电闪雷鸣,一团火光竟射入真宗皇帝构建的恢弘的玉清照应宫,大火烧了整整一夜,3600余间房屋成了一片瓦砾。刘太后乘机指责王曾管理不严,将他贬到青州(今山东潍坊)做了个知州。
范仲淹等人觉得刘太后实在有点不像话,不停地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太后对他们视若无物。范仲淹看不下去,干脆要求外调,于是去了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做了个通判(州级的副长官)。滕子京当时也跟着范仲淹上书言事,结果于天圣九年(1031)从大理寺被贬到了闽北邵武县。
两年之后,刘太后去世了,曾经上书劝太后还政的官员都得到了升迁,范仲淹和滕子京都被召回京城当了谏官。
这时仁宗皇帝因为不喜欢刘太后给他安排的郭皇后,转而宠爱尚美人。尚美人恃宠挑衅郭皇后,郭皇后暴跳如雷,伸手要打尚美人。仁宗皇帝前来劝架,不料郭皇后一巴掌打在仁宗脖子上。仁宗盛怒之下,便要废掉郭皇后,而此事又得到了宰相吕夷简等的支持。
消息一出,范仲淹忧心忡忡。他认为郭后并无大过,轻易废后,有违伦理,动摇政局,有损皇帝名誉,于是联合孔子四十五世孙孔道辅等人上书劝谏。不料吕夷简早有准备,在范仲淹等人找到皇帝上书之前,就将他们贬出京城,范仲淹被安排当了睦州(今浙江建德)知州。
这是范仲淹与吕夷简第一次交手。
知睦州后,范仲淹又知苏州。在苏州范仲淹又是治水又是兴学,很有成绩。1035年,范仲淹又被调回朝廷,当了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吕夷简为了牵制范仲淹,又将他调任开封府尹。不料范仲淹不过一月就将号称“繁剧”的开封府治理得肃然有序,京城中甚至传出了“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歌谣,“希文”就是范仲淹的字。
开封府尹有的是精力来对付吕夷简。范仲淹看到吕夷简利用手中的人事权力培植私党,打压政敌,心中甚为忧虑,于是把京官晋升的情况绘制成一幅《百官图》献给皇帝,图中一一说明哪些人是按规章升迁的,哪些人是利用宰相私人关系提拔的。不久范仲淹又上了好几个奏疏抨击吕夷简,其中《推委臣下论》更是劝谏仁宗皇帝不能把人事权下放给宰相,不然会造成君权旁落,甚至改朝换代也不一定。
吕夷简得知开封府尹竟敢与自己这个当朝宰相如此作对,那还了得,直接指控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三条罪状,再次将其贬出京师,出知饶州(治今江西波阳)。
范仲淹三次被贬,官当得够呛,但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朝中受吕夷简打击的官员们的同情和钦佩,无形中树立了一个政治派别,名望越来越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知饶州之后,范仲淹又知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到了景祐五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叛宋称帝,宋朝西北边境局势突然紧张起来。不久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随即被调到西北前线。
还在唐朝时,聚居在夏州(今陕西横山西)的党项族曾出兵帮助唐朝*了黄巢起义,唐朝封其首领为定难军节度使,晋爵夏国公,赐姓李氏,成了中原王朝的一个藩镇。
宋朝建立后,党项李氏以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的身份继续与宋保持藩镇臣属关系,并一再出兵帮宋进攻北汉。后来党项族内部分化了。宋太宗时,党项族的李继捧一支归附了宋朝,举族迁到了宋朝的京城。但他的族弟李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