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天盖寺,一路下来还有“中国茶艺术博物馆”,“茶艺群雕”等人文景观已没时间看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我国名山大川甚多,每一寸神奇的土地也许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蒙顶山,你等着……
我还要来的……再次来到神秘悠远的蒙顶山
蒙顶山,你等着……
我还要来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再次来到神秘悠远的蒙顶山(1)
去年10月,我来到了蒙顶山,匆匆游过。写了一篇《神秘悠远的蒙顶山》,真是意犹未尽。可没想到,时间来得这么快,这么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又站在了蒙顶山巅。在名山县同仁杨书记的全程陪同下,再次领略蒙顶山的神秘和悠远……
上次由于时间太紧,我们一行只到了喝茶圣地——天盖寺,和杨组长约定,先登山,最后在天盖寺喝茶。走出天盖寺侧的“人间仙境”小门,进入更加神秘的后山,两棵千年野生茶树映入眼帘。由于时间太久远,树干已有点倾斜,但还枝繁叶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绕过千年茶树之王,从小径拾级而上,不过百步,一道屏风式的石牌坊堵在眼前,给人山穷水尽之感。这便是阴阳石麒麟屏风及其牌坊。牌坊立于明代天启壬戌年(1622年);因为蒙顶山五峰之间是皇茶禁地,这里就是进入皇茶园的大门。大门系一石牌坊,正中书有“西来法沫”四字,左右两边分别题有“一瓢甘露”,“蒙雾聚龙”之句。上面刻有二龙戏珠,双凤跨朝阳等图案,精彩异常,尤其一边是龙,一边是凤,呈不对称的结构方式,在讲究中轴对称的传统建筑中难得一见。背面还有“不二禅宗”、“梵演弥陀”、“三乘普渡”等题刻。
茶文化专家认为,“西来法沫”是佛教语言,“一瓢甘露”是道家写意,“蒙雾聚龙”则是儒家境界。儒、道、佛三家集于一体,和谐美仑,无间无隙。不同文化的精华在这里相互融合,使蒙顶山弥漫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氛。如此完美统一,正应了茶德的一个“和”字。
牌坊前立有一“阴阳石麒麟”石刻屏风。屏风为石刻浮雕,刀法粗犷,刻工刚劲,形象生动。奇特之处更在于一块完整的石头无论春夏秋冬,晴日雨天,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界限非常分明,所以以“阴阳”呼之。屏风两旁有石狮守护。石狮虽表面粗陋,但形状奇特。一来石狮呈立状。大凡世间,卧狮易寻,立狮少见。谁见过前爪上举的立狮呢?二来一头狮子被整齐削去半边。传说这东西不听话,跑到对面周公山践踏麦地,被人砍削,回来即成此状。不经之谈难以解释真正缘由,留下更多难解之谜吧。
迈过屏风,一条幽长的石道向前延伸,柳暗花明之感让你心胸豁然开朗起来。来到了传说中只有僧人才能进入的皇家茶园走廊。走在古朴斑驳的古石道上,天气也黯淡了下来,一种幽深神秘的感觉油然而生……
畅游在古石道上,思绪回放到上千年僧人送茶的神秘情景,神圣的贡茶用神秘的什物装着在木然的僧人手中传递,送往遥远的皇宫。是皇帝喝还是皇后妃子们饮?!人们不得而知,也不知是否真能达到遥远的皇宫?思绪还没转回,又被石道旁的一口神秘的古井吸引。
这口古井就是著名的甘露蒙泉井,传说为甘露大师取水之处。“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虽晴日即大雨云。”传说此井为茶祖吴理真修道成,化身入井,其徒追求之,至井底,得石像与僧肖。今山所奉甘露大师也。井水清甘,烹茶极佳。现在蒙泉井侧有几碑题字,字也写得不错。此井身居高位,也居然有泉水倾流,而且不涸不盈,沃育仙茶,千年不枯,又怎不令人称奇!
再次来到神秘悠远的蒙顶山(2)
蒙泉井往前不到百步就到了久享盛名的皇茶园。皇茶园最初是甘露大师种茶之处。七株仙茶,不枯不长。后因入贡辟为皇茶园,传有###巡山,凡人不得靠近。
走过皇茶园,沿蜿蜒的石级继续往前,远远望去,五峰之一的妣罗峰(现为###峰)上有一石殿,即甘露石室。面积约12平方米。相传此地为甘露大师结庐之处。石室乃全石结构,梁、壁、拱、盖,全部用石料砌成。虽不宏大,但有奇特之处,晴天常有阳光从石瓦中照进,雨天却不会有雨水沁入,即使滂沱大雨室内也非常干燥。居于高顶,大风大雨,岿然不动,成为大师之丰碑。
我在古朴的石室前徘徊,环顾四周,极目远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