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四”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现在,作为一个成语,“朝三暮四”常比喻人的行为变化之快,也用来形容数目之多。
四字篇 第三章(1)
■ 车水马龙
典出《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汉光武帝的皇后马氏知书识理,经常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汉章帝刘煌即位后,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一些大臣建议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她说:“马家的舅父,已经很富贵了。我身为太后,每天节衣缩食,让左右的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但不好好反省,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访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来来往往就像是一条游龙。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领和袖雪白,再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他们只知道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现在,人们仍然用“车水马龙”来形容车马往来,络绎不绝的场景。
■ 车载斗量
典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三国时吴国有一个人叫赵咨,他博学多识,同别人谈论时反应敏捷,极有辩才。孙权当吴王后,把赵咨提拔为中大夫,有一次,吴王派他出使魏国。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孙权有学问吗?他害怕魏国吗?”赵咨回答道:“吴王拥有万艘航行在江上的战船,还有百万披坚执锐的军队,任用贤能之人,刻意筹划,励精图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博览诗书、传记、历史,以充实自己。至于说到怕不怕,吴国拥有雄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为天险,为什么要害怕魏国呢?”赵咨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车载斗量”指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目许多,不足为奇。现在,“车载斗量”作为一个成语依然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 乘龙快婿
典出《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叫弄玉。弄玉公主聪颖绝伦,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一连几夜,都是如此。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这个人原来是一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后来,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着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四字篇 第三章(2)
现在,“乘龙快婿”作为一种褒义的说法,经常用来称赞别人家的女婿,指别人家找到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好女婿。
■ 出尔反尔
典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邹国与鲁国发生了冲突,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冲突,邹国有三十三名官吏被杀,老百姓却丝毫不为他们的死而难过,真是可恨!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出手营救,对这样的百姓该怎么办呢?”
孟子对邹穆公说:“这不能怪罪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