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页)
开帘幕看出去。
谢南音坐在后面的马车上,不胜其烦的甩了甩帕子,黄莺出谷般的声音传出车外:“前方恍若有一巨石挡住去路。”
桓遗微微蹙蹙眉,自斜倚着软榻的身子微微颤了颤,轻轻的咳嗽两声:“去看看。”
正值正月里,庶民走亲访友是少不得的,官道上人流也不少,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天书!”谢南音略微抿了抿唇,声音悠长的道:“下车。”
一旁的婢女为她戴上帷帽,整好衣角,下仆早已跪趴在马车下,谢南音玉指轻扬,挑开帘幕,迈着优雅的步子踏在下仆背上,走上前去。
巨石二丈见方,上书血红大字。
天下大乱,王位易主。大晋盛,子高王。
十四个大字,寓意不言而喻。
庶民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气质出众的世家女,听完这十四个大字,纷纷双腿颤抖,噗通跪了一地。
琅琊王举旗造反,桓亮携兵五万投靠,狼狈为奸,美其名曰:奉天命。
举国哀悼人心惶惶之际,新帝下旨大赦,减赋三成,举国征兵。皇后王氏加封仁德太后,移居养生宫颐养天年。琴仙亭公主代新帝出家,为先帝修道往生,三年为期,道号“乐宣君”,收回先帝赐婚。
虽然是普通的赦免与减赋,其中的内容却是不同的。
以往新帝登位是大赦天下,而司马桐这道旨却标明九不赦。
杀人者,不赦。谋反者,不赦。逆大道,不赦。恶逆,不赦。不道,不赦。不孝不睦,不赦。不义内乱,不赦。
此九不赦,将罪有应得之人尽数囊括。小罪轻罚之后,便可赦免无罪。
而减赋三成,一户年产五百石以上,不减。
如此便解决了世家大族正常交税,维持国家财政。
举国征兵,每户只出一男丁。
相较于以往征兵的困苦,这一次是顺畅至极,甚至有血性武勇之家主动投军。
新帝的三道圣旨,可谓深得民心,庶民仿佛看到了一位自大晋立国以来,首位明君降临,心中拥护之意绝不是奴性使然。
相较于前三道圣旨的惊爆,第四道,第五道圣旨则被忽视了。
杨毓紧咬着银牙,怒气隐隐而发,突然,“砰”一声,小拳砸在身侧的榻几上:“司马桐!”
:“阿姐。”杨秀低低的笑了笑道:“阿姐怒甚,不过是个名罢了,陛下只让你在家带发修行,难道阿姐真的想嫁与桓七郎?”
杨毓條然起身道:“祺砚,去,给宫里递红本,我要面圣!”
:“是。”祺砚不敢耽搁,赶紧出了门。
:“阿姐!”杨秀软绵绵的唤了一声,拉住杨毓的衣袖。
杨毓冷哼一声道:“无论我是否嫁与七郎,他不该不问过我的意思,便定下个三年之期,我已是碧玉之年!到现在还未办过及笄礼。”
杨毓的红本不过片刻便传到了阿桐案前,他苦着脸,略带着笑看向王靖之:“怎么办?阿毓要来寻我算账矣。”
王靖之略扯扯唇角,神色尴尬了一瞬间,接着道:“万事未定之际,陛下不好生想想如何面对士族的不满,怎能轻易见人。”
这便是不让他见杨毓了。
阿桐低低的坏笑一声道:“阿福,回乐宣君,王司空有言,朕现在不宜见人,让她好生在家修行。”
阿福十三四岁的模样,生的肤色略黑,眉眼之间与某人有些相像,是个聪明机灵的,一听此言,也不敢笑,领旨出门。
王靖之瞟了阿福一眼,缓缓的道:“你这内宦似与杨秀有些相像。”
阿桐满不在意的道:“是么?我倒不觉得。”说着话,想着现下他是皇帝,他是七品小官,他可以任意驱使他了。
分明他才是师兄,他是师弟的,不过仗着年长几岁,师父又看重,每每见他总是千般瞧不上的模样。
再敢不让他亲近阿毓试试!
想到此处,阿桐低低的笑了,满眼的得意。
:“陛下今夜又不想安眠?”
一个如同玉打冰凿的声音传来,阿桐侧眼看看案边堆积如山的红本,撇撇嘴,将目光移回手上的奏折。
这边祺砚回来,将宫里传出来的话又复述一遍,杨毓点点头,扬唇而笑道:“这二人已是一丘之貉,我倒看看,他们是否能左右于我。”
说完,杨毓冷笑一声道:“请桓七郎来。”
:“是。”
对于杨毓的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