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他3个营训练的轮训。这使得牛头人军团得以集中训练,兵力集中以备使用。
参谋团维尔特·张伯伦为首的参谋团,是最为繁忙的。因为他们不但要负责整理华夏的内部各个方面的报告。还要对阿内尔卡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出客观的评测。
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思想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它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畴之内。而给萨满王调整思想工作方向建议,正是参谋团政治部的最总要工作。
另外华夏之外的形式分析,也是他们必须关注的课题。索菲亚原本的情报网也终于重新运作,其传来的信息全部交到维尔特·张伯伦哪里。结果工作面覆盖整个华夏各个方面的参谋团。每天都是一种忙得鸡飞狗跳的局面。尽管他们的人员是最多的。
而整个参谋团里真正陪在萨满王身边的反而是最冷门的科技部。因为这些天,辛睿几乎就是住在锻造营。开始是帮助科技部将所有工匠营的技术最好的人员组织到一起。成立一个工匠营技术及管理小组。由于生产的任务极重,所以整个工作都放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
工艺完善和流水线的成熟化,就是提高效率的两个最大法宝。所以整个结合了技术工人的管理团队,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两个方面。
工艺的改进在开始还是相当的突出,因为这些技术出色的工匠们迅速就拿出了比现在工艺完善许多的工艺。这使得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这是在过去不重视工艺漏洞极多的基础上完成的。当工匠们的经验完全释放到工艺中后,再要改进需要的就不是经验了。而是发明和创造。于是整个工艺改进的进度立刻缓慢得比蜗牛更慢。
如果不是萨满王坚定的支持,这些工匠早就要求撤出管理团队了。因为这些思想教育下的纯朴的工匠,怎么也不愿意这样做一个好像吃白饭的人。因为他们拿着比别人高的多的薪水,却近乎在原地踏步。
而流水线的成熟化。却与工艺改造恰恰相反。其在本就施行流水线的工匠营里每天显现的效果很小。可是当一个月过去了,大家却发现整个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个改进看着进步很慢可是他却从未停顿。积累下来,其提高的程度居然比起技术改造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他的极限还远没达到。这个稳定的提高还将继续。直到达到极限为止。
在完成工匠营管理团队的组建和给出工作方向后。辛睿的目光就集中在穿过工匠营的河流上。查干河,作为整个城市的主要水源。穿过十字军堡垒的整个东部。其水量相当的充沛,在上百年中从未出现过水流的匮乏。
更让辛睿开心的是,查干河是来自十字军北侧山脉流入城里的。由于山脉和十字军堡垒相连,整个河的上游形成一个完全隔绝于外界的封闭区域。就连十字军堡垒都没在这一边留有城门。这使得辛睿的计划更加具备可行性起来。
于是辛睿带领着一个牛头人小队,10名牛头人侍卫,10几个作为通讯兵狗头人和华夏第一保镖一起沿河向上游勘察。就连对辛睿恨得牙痒痒的爱因斯坦老头也好奇的跟来。于是一行人在清晨便出发,向大山中挺进。
(今天对书的前面部分进行修改,所以只能更新一章。在这里感谢地瓜大大和W大大。)
第六十八章 饱经风霜的石碑
“小王八蛋!听说你的文采很厉害。既然郊游,就来一首吧!如果写的好,就当给我老人道歉了。我就将心中的仇恨减一点。你看怎么样。”
在雾气重重的清晨和一群傻乎乎的兽人一起郊游。没有了人类那疑似嘲笑目光的注视,让爱因斯坦这个老头的心情好了不少。
一个月的时间憋在房间里。偶尔出去也没有和那些疑似嘲笑自己的人说话的心情。一个月的闭口禅让老头快憋屈出病来了。再加上离开喧嚣回到自然的好心情,自然就更想说话了。
而唯一的交流对象就是辛睿了。因为那些牛头人傻乎乎的时候;还可以逗他们说点傻话乐呵一下。可是经过辛睿训练后的牛头人,全部变成了只听命令的石头块。标枪一样的站着,坐着,走路。除了口令他们将所有的声音都自动排除脑外。
爱因斯坦只好将话题放在辛睿的身上。因为他实在不相信面前这个,无比阴险狡诈的小王八蛋有写诗的才华。于是他将话题对准了诗词。在爱因斯坦看来,像青玉案·元夕那样的作品绝对不是白菜。
即便那个惊世之作真是小王八蛋写的。这样突然提出题目,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也写不出那样的好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