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阳几十亿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给予宇宙那么多的光和热,对于我们这边,有时候我们的世界获得多一些,有时候,则是明月获得多一些,因此有了天理万象,有了日食月食,有了千古爱恨的阴晴圆缺,看似如人间的悲欢离合般不完美,实则正因此而体现着我们的世界的完美与美丽动人。
其实,如果世界真有可怕之处,那么最可怕的是世界投射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阴影。那么,阴影真那么可怕吗?其实,不是我们心中的阴影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到原本要填满那一片黑暗的光明去了哪里。其实,它并没有消失,而是它暂时地离开了,它只是离开了去拯救另一片黑暗,就如在我们的光明时刻,它对待我们一般,所以,如果感到寒冷来临,如果看到黑暗降临,不要害怕,不要伤心,更不要绝望,让我们为了感恩而承受,要全力以赴地奋斗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让我们铭记吧,人们的心灵是一个天生平衡的天平,生在尘世,奈何总惹凡尘。我们的一切畏惧与烦恼,缘于心灵的过度失衡,“获得”是一类只能放在天平一边的砝码,而“承受”则是另一类可以放在天平另一边的砝码,只有两者都接受,心灵方能保持平衡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宽宏和感恩的心,可以让我们懂得海纳百川的深沉和感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灵魂之真实
常常,感觉内心的世界犹如风雨交加下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一浪一浪撞击着岸边的顽石,看似每次侵袭都不能动石之分毫,实则石有如水滴石穿般地在缓慢地变得脆弱。我们的信念和原则就是那岸边的顽石,在社会大海的惊涛骇浪冲击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变化,不再棱角分明,不再毅然傲立。是我们太过冥顽不灵,抑或是社会来势太过凶猛?一个人一旦失去信念和原则,他的灵魂就像在决堤的洪水前失去了根基,注定了只能随波逐流,慢慢地,分不清谁是他,谁是我,看不到自己与他人的界线,慢慢地,感觉不到灵魂的温暖和心跳,生命开始变为苟活。
可怕的不是活得不好,不是过得不开心,不是身体感受到的痛苦,也不是心灵上遭受的伤痛,可怕的是让这一切成为负面事物的温床,让它们在灵魂的深处犹如野草般疯长,让灵魂在恍惚之间失去最后的净土,及至发觉,方后悔不及,又或者是,已然不知后悔为何物。拥有独立灵魂者,往往拥有坚定的信念与原则,然而也正因此,他们感受到的苦痛往往较之他人更多也更为真切,那是他们在时刻地守护着灵魂深处的那一方净土,丝毫容不得懈怠。因为灵魂之真实,灵魂之本质,是为邪恶,是为正义,是为丑陋,是为美丽,是为腐朽,是为崇高,就在于每个人灵魂最深处所容纳之物。
大海纳百川,不分清源浊流,仍能不为百川所左右,在于其宽广与深沉。灵魂历百年,不避喜怒哀乐,仍能巍巍然不倒者,在于其根深植于人性的崇高之中。
巍巍难表高山志,
风雨袭来松还青。
悠悠难道青史愁,
沧桑历尽城还在。
折翼的世界——纪念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走了,让世界众多知道他的人们感到震惊,让许多歌迷也伤透了心。从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位巨星中的巨星,虽然没有讨厌,但是也没有喜欢上,因为觉得他的穿着很多太奇怪,音乐好像也很吵。然而从MSN的新闻上得知他死了的时候,仍然感到很震惊,第一反应觉得那可能是假新闻,直到后来看见各大网站新闻纷纷报道,才相信是真的。突然也觉得有一丝感伤,第一次想去进一步地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然后,慢慢地明白了这位巨星的殒落为什么会给世界带来那么大的震动,慢慢地开始同情他的个人生活,慢慢地有了更多的伤感。
世界其实很美丽,孩子们其实很纯真,世界上也仍然是好人居多,只是,人类社会却不是很美好,大人们的世界太复杂,而善良的人们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影响,有时会*纵。善良的人们总是相对容易相信媒体,相信权威人物,容易听信他人。当所有的媒体都说一个人是邪恶的的时候,那个人再善良也于事无补,大部分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无意,还是有意,他们都会站在媒体这边,说:他是个邪恶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铄金”。媒体可以传播真善美,也可以借真善美之名,假众人之手,行邪恶之事,例如造成舆论压力,让莫须有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眼中“宣传”成为“事实”,然后“压死”一个英雄,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在我们的周围,也许包括我们自己,总会有意无意地因为自己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