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想一想,不要任由事情自己发展:不要聊起来了就一直不加控制地聊,不要地铁到站了,大家都赶着下车,也跟着赶着下车,不要打车的时候大家都堆一起,也跟着堆一起,要适时地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插入一些休止符,以另外一个声音提醒自己:等等,这不对,这样下去会影响后面的事情,我应该……。
当我们只知奔跑的时候,感觉永远跑在前面,理智会滞后一些,而灵魂跑在最后,记得适时等等它们,不要等到掉进黑暗之中,才让赶上来的后者告诉自己,眼前的一切原本都可以避免的,只需要我原来……
因为,当我们感受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感觉最先反应,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事情,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我们自己过去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也许可以同样处理。就在感觉尝试说服我们直接采取行动的时间,理智在思索,思索完了,他可能会告诉我们另外一种情况。当感觉和理智都在尝试说明我们的时候,灵魂也在沉思,最终他也可能告诉我们更深层次的情况。对于每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听到感觉的声音,但是却不是每件事情我们都可以来得及听到理智的声音,更少事情我们可以来得及听见灵魂的呼声。因为,在我们听见理智的声音之前,我们可能已经被感觉说服,在我们听见灵魂的呼声之前,我们可能已经被理智驱动。当我们长期被感觉说服,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理智和灵魂抛在脑后之后,我们可能成为感觉的奴隶,步入歧途。而即使我们每次都争取听取理智的声音,但是等不及灵魂来告诉我们本质,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灵魂抛在脑后之后,我们可能成为自私自利利益至上的冷酷的动物,失去为人之道,甚至失去“人性”。而只有我们即使跑得飞快,也仍然坚持适时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脚步,仔细聆听灵魂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失去我们的本质,才能真正看清事情的根本,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迈出最坚定而强有力的步伐,走向最光明的道路。
因此,同样的事情,感觉可能会直接告诉我:“这样做应该是对的。”理智可能会在稍作思考后告诉我:“这样做不对,因为这样做不划算,我可以那样做,因为那样做可以给我带来更多收益,而付出的成本最低。”而灵魂则可能会在沉思之后告诉我:“我的良知告诉我,这样做会伤害他人,我不能这样做。我的自尊告诉我,我也不能那样做,因为那样让我失去尊严,人格变得低下。除了这两者,我还有选择吗?是的,我还有一个选择,虽然这个选择会让我在物质上付出一些代价,甚至给我带来一些身体上的痛苦,但是,它符合我所有的为人根本,让我问心无愧,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我应该这样做。”
失去什么,别失去灵魂。再紧迫的旅途,也不要走得太快,记得适时放慢脚步或停下来,稍作休息,等等灵魂。
如果感觉是士兵,则理智是大将,而灵魂,则是元帅。
心中的那缕缕光明
人的心啊,曾是一面被不透明的坚固外壳保护着的剔透明镜,内里本质洁净而宁静,本无所谓黑暗,亦无所谓光明,无喜也无悲,也无得失之分,只是不知何时抵不住诱惑我们自己打开了那一扇心门,于是,我们在感受到阳光的明亮与温暖所带来的满怀喜悦的同时也在为阴影里的黑暗与寒冷而瑟瑟发抖。世间一切烦恼,大概皆缘于得与失二字。
我们常常会为自己的失去而感到不悦乃至痛苦万分,我们也常常会为自己的获得而感到快乐乃至彻夜无眠。其实,悲伤的一定是悲伤吗?快乐的一定是快乐吗?大海是那么广阔,我们一望无际,当我们在这边走在海滩上享受阳光的时候,是否也曾想到,在海的另一头,也许正是狂风暴雨,也许有人正为生命的留存而以只身绵薄之力全力以赴与大自然做抗争。同样的,当我们深处苦痛之中时,也许正有人们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得以获得一时的平静与安宁,或许是认识的人,又或许是不认识的人。世界是公平的,公平到祂的给予无喜悲之分,无贵贱之分,无天地人之分,无万物众生之分,给我们少的时候,必定有人获得多,给我们多的时候,也必定有人获得少。所以,当我们心怀喜悦的时候要懂得感恩,因为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许有人正在为我们默默地承受。而当我们痛彻心扉的时候,也不要感到绝望或心有怨恨,那也许是我们回报的时候到了。因此,无论我们是心处快乐之中,又或是悲伤充斥心间,都应该懂得,那是人生的一部分,无好坏之分,无公不公平之分,那是世界的给予,就犹如大海一般,既有潮起就有潮落,只是谁先谁后而已。
月有阴晴圆缺,是否世界的不完美?明亮的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