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中难免还是有一些炽烈的热忱吧。
不可思议的遇见“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如果爱,是一场机缘巧合的遇见,那么,张爱玲的爱,也注定是一场不可思议的遇见,一如她素签里飘逸的这段文字,偶然中裹挟着一丝宿命与无奈。
她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不该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遇见了不该遇见的人。她原本可以躲开,可以错过,可是她没有躲,也没有错过,反而着魔似的迎了上去。宛若久居温室的花蕾,遇见一抹偶然的阳光在窗前滺湙潋滟,她炫彩怒放的渴望就再难掩饰。纵然前面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她也会毫不迟疑地跳进去。
第五章 狭路相逢
于她指尖的流连中,在虚拟了百转千回的爱的荒野,她甜甜地微笑着,深情地仰望着,切切地眷恋着,浓浓地爱恋着。骇世惊俗,无怨无悔。她满以为这是一场天上人间,才子佳人的艳异遇见,是一场“花来衫里,影落池中”的完美遇见。殊不知,这是一场飞蛾扑火、身名俱毁的遇见。
她高贵玲珑、冷艳孤高,遇见他,却自甘谪降红尘,“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袅袅婷婷地在尘埃里摇曳。尘埃之花,出于泥尘,艳于乱世,红绡香断,终将难逃枯萎与凋零,寂寞的灵魂无人与共。
她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这个人就是风流才子胡兰成。
他出生寒微,却才华横溢,有满腹的经世之才、入仕之志。卑微的身躯却要背负远大的抱负,在乱世的浮沉里,于国家民族,他选择了背叛,为世人所不齿。
他生活在污浊浑水之中,对于故乡他是一个荡子,对于岁月他更是一个荡子。一个荡字,贴切地道出了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岁月的动荡、宦海的浮荡、心灵的飘荡、情感的游荡……一切都令他深感生死乃一线之间,浮生若梦。
他素有旧式名士的逍遥与风流,多情的本性与乱世里只求眼前静好的心态,使他纵情声色,放恣情感,沉醉于“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胡兰成。《今生今世》)的莺莺燕燕之中。他谙知花的娇艳、花的香浓、花的芳菲。他是风流倜傥的赏花人,却不是情深意浓的惜花人。
无论是美女、淑女、舞女、才女、寡妇,他都喜欢,都一样的赞美、一样的怜惜、一样的疼爱,又一样的始乱终弃,多情又无情。他自诩:“江山与美人, 注定要落入荡子的怀中。”(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兰成。《今生今世》)任世事风云起伏,我自伴花随柳过前川。
他文笔精致妩媚,清嘉甜腻,文采摄人,散文更是自成一派,别具风格。自古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然而对他,前者可喻其才华,后者却不能喻其所为。
他与她,都有一支绚丽斑斓的妙笔,一个多情,一个纯情。他寻着她的文字而去,她迎着他的才智而来。在乱世的滚滚红尘里,他们不可思议地遇见,一当遇见,就注定要演绎一场令人唏嘘的“倾城之恋”。他是最懂她的人,她是深爱他的人,他们相爱缘于相知,他们相知却无力相守,他骨子里卑微的秉性,终将无法驾驭她高贵的灵魂,决绝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年年初,忙于仕途的胡兰成在南京赋闲修养。偶然地,他在《天地》杂志上看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小说描写了在封锁场景中,一对陌生男女在电车上偶然遇见后,所做的一场虚幻惊艳的美梦。故事微妙地折射出乱世里生命的仓促与情感的浮游,人们真正抓得住、靠得住的,唯有真真切切的现在,而不是永生永世的奢谈与妄想。
冥冥中仿佛一切皆有定数,《封锁》中陌生男女的遇见,以及遇见后的虚空之梦,似乎注定要在现实的舞台上上演,胡兰成在有意无意间拉开了舞台的帷幕。
胡兰成有文学的天赋,也懂得欣赏。《封锁》精妙的文笔和意境,使他对张爱玲非凡的才情激赏之至。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好奇,对张爱玲浮想联翩,并萌生了与之相识的念头。他只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兰成。《今生今世》)同年二月,胡兰成从《天地》杂志主编苏青那儿讨来了张爱玲的地址。满怀期待,他敲响了张爱玲的家门。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