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沙岭战斗,是共产党闯进关东后,第一次与新6军交手。辽东军区和4纵两个“捡洋落”捡来的炮团,大骡子、大马拉着的各式火炮,浩浩荡荡,步兵见了那个高兴啊,说这回可该让敌人吃个饱了。结果却是非远即近,大都放了空炮,有的还打到自己的阵地上去了。步兵气得大骂,炮兵有特务,专打自己人!而新6军却弹无虚发,燃烧弹把雪地都打着了,那空爆弹专在头上炸。战后大家都说,八年抗战,小鬼子也没打得这么准,火力也没这么猛呀!
捡来的“洋落”,让共产党如获至宝。可一门炮可不像一支步枪,拉开大栓,顶上子弹,三点成一线,就可以开火了。在经历了沙岭战斗那样的“帮倒忙”后,加上炮兵笨重,行动不便,易暴露目标,有人就把炮兵视为累赘。一些大老粗出身的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就觉得自己摆弄不了这玩意,更不用说步炮协同了,有些望而却步。
那时候,人类的词典里还没有“高科技”3个字,这些“捡洋落”捡来的火炮也算不得什么高科技,却实实在在是共产党人必须面对并迅速掌握的“高科技”。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彪不断地发出电报、命令、讲话。
从林彪到毛泽东,对炮兵建设都始终给予关注,并有许多论述。而当八路军的主力115师也只有8门82迫击炮和两门机关炮时,远见卓识的共产党人就开办了一所炮兵学校,为未来的炮兵进行人才投资了。
3年下来,国民党在黑土地上的炮兵,几乎是全部火炮、大部分技术骨干,都进入了共产党的炮兵序列。
仅2纵4、5两个师,包括人、炮、车、马、弹药全套完整的炮兵连,就缴获了4个。
大家都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是太尽职尽责了,不但送枪送炮送弹药,还给咱送人送兵员——全包了。
此长彼消。
1949年6月21日,蒋介石在福州召开临时军事会议,要各军报告防务情况。25军军长陈士章说官兵衣不蔽体,74军军长劳冠英说兵多枪少。96军军长于兆龙、106军军长王修身出身杂牌,虽缺枪少炮也不敢吭气儿,怕蒋介石恼怒,将部队裁掉。
蒋介石则大讲“爱枪如命”:“盟邦看我们屡打败仗,将它援助的东西转而送给了敌人,并壮大了敌人,朝野俱有不满,认为援蒋等于援共,真使我惭愧之至。现在武器来源不容易,大家再不知艰难,随便遗弃武器如阔少爷一样,就只有束手就擒。依当前情况,将来美械补充困难,就是国械土造也难如数补充。敌人把我们的武器抢去,部队战力强大起来,把我们的兵俘去,反过枪头来杀我们,的确是我们奇耻。各军师长、团长回到部队去,要传达我的指示,人人做到爱枪如命。”
在战场上大量缴获的同时,共产党人已逐步建立并壮大了自己的军火工业。到1948年,东北可年产60炮两千门,炮弹75万发,手榴弹150万枚,子弹1700万发,复装炮弹25万发,不但保障了东北战场,还大量支援了关内各战略区。
“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敌人是“飞机加大炮”。但若就这么没完没了地“加”下去,还会有中间那个“打败了”吗?
第五章 瑞雪 (一)统 帅
河北蓟县孟家楼平津前线司令部,林彪浓眉下的一对目光,在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上梭寻着,很快在“南口”两个字上聚焦了。
“小谭,记录。”林彪嘴里说着,脚下开始踱步。
秘书谭云鹤赶紧抓笔摊纸,边听边记。
这是一封给中央军委的电报:
为保证确实歼灭傅作义全部及南口之十六军,我们意见以先到之第三、第五两个纵队立即经平谷与顺义附近,以五六天行程插到南口附近,参加作战。届时,如平张间战役结束,则我之先头两个纵队,即转至北平、通县以南,防平敌南退;我后到之各纵的行动,拟以尔后北平敌情决定。如平敌继续退天津,则我各先到纵队,均插至北平东南堵击敌人。如届时已判明敌守北平,则以我后到部队包围唐山和切断平津联系。
12月8日早晨,在西柏坡正要吃饭的毛泽东,接到“林罗刘”的这封电报,立刻有些火了:这个林彪,简直糊涂!我们的目的是断绝敌人海上逃路,平津敌人的逃路是海口,他却要打南口!
据说,那几天毛泽东脾气挺坏,原因是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