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在能拿120美元,他也会觉得比以前更强。他当然能感觉到生活费用涨得厉害,但是他并没有充分觉察到自己的真实处境。虽然同样是实质购买力降低,他无法接受生活费用不变而工资调减的事实,但是他会欣然接受工资调增而生活费用上涨的事实。通货膨胀有如自我暗示、催眠术、麻醉剂,可以减轻手术时的痛苦。通货膨胀也像鸦片,吸上一口,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6
这正是通货膨胀的政治功能。因为通货膨胀能混淆了所有事情,所以一直被当今的“计划经济”政府所利用。例如我们在第四章谈到,有人鼓吹靠推动公共工程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现在我们知道那种说法是错的。我们说过,如果投入公共建设的钱是靠税收,那么政府公共工程上多花一块钱,供纳税人自己支配的钱就会少掉一块钱;公共工程每创造一个工作机会,就会毁掉一个私营部门的工作机会。
但是如果公共工程的支出,不是靠税收来买单呢?假设它是用赤字财政来支付的,也就是说,来自政府借债或者印刷钞票。那么,上一段所说的一得一失的结果似乎就可以避免。有人可能说,这种公共工程是靠“新的”购买力创造出来的,纳税人的购买力并没有被拿走。整个国家似乎并未花费任何代价,却神奇地得到了某些东西。
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要去考察这种做法的长远影响。政府欠下债务,总有一天是要拿纳税人的钱去还的。并且政府不可能无限期累积债务,这样做,总有一天会破产,就像亚当?斯密于1776年所说的:
当公债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公公道道完全偿还了的实例,我相信几乎没有。国家收入上的负担,如果说是曾经全然解除过,那就老是由倒账解除的,有时是明言的倒账,常常是假偿还,但没有一次不是实际的倒账。
但是当政府开始偿还其因公共工程累积的债务时,征收的税收必定大于财政支出。因此,以后它毁掉的工作机会,一定比它创造的工作机会要多。过重的税负不仅会削弱购买力,而且会打击或者毁掉生产积极性,从而减低国家的总财富和总收入。
避开这种后果的惟一方法,是假设大权在握的政治人物,只在经济萧条或“通货紧缩”期间才花钱,并在经济欣欣向荣或“通货膨胀”期间赶紧把钱还清。这只是极力倡导政府支出的人自欺欺人的妄想。大权在握的政治人物,从来不这么做。考虑到这种运作的政治压力,考虑到经济预测如此难以捉摸,政府不可能这么做。赤字支出一旦启动,就会产生强大的既得利益,这种利益会促使赤字支出一直实施,而不会顾及由此造成何种负面影响。
如果政府不打算偿还累积的债务,而借助通货膨胀来应对,其结果就是我们前面所叙述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只获得而不付出。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税收形式,而且可能是最邪恶的形式,支付能力最低的人,负担通常最沉重。假设通货膨胀对每个人和每样东西的影响均等(我们知道这绝不可能),那就相当于对所有的商品征收单一税率的销售税,对面包、牛奶、钻石、皮衣征收的税率相同。或者,它也可以被看作对每个人的收入征收单一税率的税,没有人能够例外。它不仅对每个人的支出征税,而且对他的存款和人寿保险也征税,也就是是单一税率的资本税,穷人缴纳的税率,和富人一样高,没有人能够例外。
但是情况可能更糟。我们知道,通货膨胀对每个人的影响并不是均等的。有些人的苦难比其他人更深重。通货膨胀本身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穷人所承担的税负通常比富人重,因为穷人的财力不比富人,无法通过投机购买实质资产来保护自己。通货膨胀这种税,不是税务稽征机关所能控制的。它无孔不入。它可以任意施加税率,谁也无法事先确定。我们知道今天的税率是多少,却无法知道明天会是多少;等到明天,又不知道后天将是多少。
和所有税收的影响一样,通货膨胀这种税收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不得不服从的经济政策。它不鼓励谨慎节俭的行为,而鼓励各种挥霍、赌博及其他不计后果的浪费行为。它往往使投机比生产更有利可图。它扯裂了稳定的经济关系。它那无处说理的不公,驱使大家乱来,各自为政。它促使人们要求施行集权控制,最后的下场,必定是幻境的破灭和经济崩溃,国家和民众苦不堪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4章 抨击储蓄(1)
先哲早已告诉我们,储蓄是一种美德,挥霍浪费可耻。这个古老的智慧,反映了我们共同的道德判断,以及未雨绸缪的明智抉择。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