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页)
特地添置了许多功能。
乔伊也知道长久在想什么,进军小型机,染指高额利润市场。
当然版是不可能直接装到pdp…11上去的,硬件资源不够,不过长久半开玩笑的同小组里面的程序员打赌,看能不能将3。2版的godson移植到这种老爷机上。
小组其他成员看这位老总犹如看怪物,这种事情无异于说梦话,以为长久又想变着法子请客,因此纷纷下注。
有这等好玩的事情岂能缺了乔伊,他自愿加入这种极限挑战,于是在业余的空闲两人合作无间,居然成功了,不但运行正常,跑的还挺欢,让小组成员们大跌眼镜,每人损失了一顿大餐。
不怪这些家伙不相信,这种任务就类似于将windowsnt运行在286上,是不是很刺激?
这种游戏之作不简单,成功之后被长久和乔伊命名为mini…godson,其功能完备同最新的3。2系统别无二致,一经推出相当的受那些pdp…11用户的欢迎,此版本一直都没有更换及改进,最终陪伴着pdp…11寿终正寝,据说现在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中,还能找到跑着mini…godson系统的pdp…11,有兴趣可以找找看。
16位系统算是一个尝试,真正的重头戏还是32位的,这个版本一直在测试并没有公开(ec上用的是3。0版),这是长久专门为图形工作站及小型机设计的。
之所以迟迟不投入实用,一来是因为mit的x…window计划没有任何进展,二来就是考虑如何让这东西跨越平台的障碍,能够同时支持k32系列和英特尔尚未出世的386。
想起苏教授和mit的合作长久就头疼,他甚至后悔把这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给了别人,进度完全不能掌握。
于是在乔伊的建议之下,长久一怒出手将,将所有未开发完东东使用权一股脑的买了下来,并且招兵买马,把这项计划整合到了图形工作站的研发当中,这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另外的就是跨平台作业,这个就比较头痛了。按道理讲godson在设计之初就是比较注重可移植性,但是经历了这么多的版本变迁,经手之人甚多,为了兼容性,系统已经变的复杂。
可以说现在pc上的godson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简单的文件系统了,因此必须要动大手术,不管是长久还是乔伊都倾向于一劳永逸的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特性,乔伊亲自操刀,将系统核心分成了两块, 一块依赖于硬件,一块独立于硬件,貌似又回到了以前精简的时候,所谓由简入繁易,由繁再进化到简就难了。这方面乔伊和长久花了不少时间。
两人到此为止还算合作愉快,至少对问题的看法简直默契的一塌糊涂,只在搞到图形界面的时候有了分歧。
以乔伊一如既往的做法,自然是倾向于将图形界面做成一个程序,可以随时打开和关闭,只是基于核心之上的一个高权限的壳,这样做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至少不会因为图形系统的不稳定而影响到其他程序的运行。
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对系统资源的要求高了一点,不是现在微机所能提供的
当然这样的考虑是有道理的,毕竟乔伊的理解是他们在为一个高性能计算机做系统,并不是微机。
也许是受到了记忆中微软那强大的影响,长久则有这样的思路,计算机的界面作为同人交流的最直观的手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受众面应该越多越好,君不见mac最后还不是干不过windows吗?
长久认为应该尽量的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这样做就必须从系统底层将图形化做起,虽说图形界面不一定要在286上实现,至少386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实用阶段,这样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才能借着无比庞大的客户群存活下来。
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各执己见,甚至动用了各种设备模拟了两种思想的运行,结果显而易见,如果硬件性能足够的高,乔伊的方法一劳永逸,而在目前的主流微机上,长久的方法更容易实现。
不过最后还是长久妥协了,他自己也知道图形界面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为了日后不受那无穷无尽bug的影响,还是让乔伊主持工作。
研究院目前设计的图形工作站的配置异常的强大,在尽力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做到了可以支持双k32处理器动态共享存储,在ec机基础上还设计了一条独立的图形总线,独立设计制造的2维图形加速卡,最低2兆的内存,高速磁盘。
在那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