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似乎寺庙所在地过去是一处原始森林,建筑师巧妙地将森林里的古树作为寺庙大殿的顶梁柱。顿珠小活佛在介绍这几根大柱子时,借题发挥说:
“我们的寺庙就像这大树一样,几百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了。它们就像大地上的万物,不是我们造就它们,而是它们造就了我们。”他抚摸着那些古树说,“这是龙柱,那是虎柱,那边那根是熊柱,还有鹿柱、牛柱、马柱,每一根大柱,都和一种吉祥的动物有关,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你闻一闻,它们有神的味道。”
我问:“神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
他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鼻子凑近一根柱子,回头对我说:“是一种让你内心颤栗的味道。你来闻一闻吧。”
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我只好将头凑上前去,我告诉他,这柱子上其实只有弥漫在大殿里浓重的酥油味,你们吃下太多的奶酪啦。最多也只剩下一点古木的味道。 。 想看书来
杜伯尔神父一书(3)
他竟然聪明地狡辩道:“这就是我们的历史的味道。神创造了历史,也留下他们的气味。就像人骑了一天的马,身上也会有马汗味一样。我们的庙宇,是藏族人存放灵魂的地方,总是有神迹在生长。不是一间遮挡风雨的破屋,哪儿都可以到处乱建的啊。”
我想他是在暗示我们的教堂不够神圣,罗维神父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向我示意,今天不是和他们辩论的时候,我们只是听,看,并保持我们的尊严。顿珠小活佛又指着一尊约莫两公尺高的佛像认真地说:“尊敬的洋人神父,请看,这尊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像是从西天飞来的,在必要的时候,他会开口说话,甚至还会为人间的苦难和恶行流泪,他曾经用自己的眼泪阻止过战争和杀戮。我们的寺庙因他而建。”
他虔诚的模样实在让我们忍俊不禁,我们问,难道它有翅膀吗?你说的西天具体是哪里?有谁见到过一尊重达几百公斤的石头雕像在天空中像鸟儿一样飞吗?又有谁听见并看见一座石头佛像说话和流泪呢?
这个深受谬误之害的小活佛用诗一样的语言回答道:“是的,它虽然没有翅膀,但是它有殊胜的法力;石佛说话,那是因为人间需要无上的慈悲;如果石佛流泪了,人间就有大灾难了。我们说的西天,就是喜马拉雅山背后、祥云之下的印度,那是我们的佛祖成佛的地方;万里无云的天空为什么有隆隆的雷声,那是神灵匆忙赶来的脚步;千年石佛的脸上,有苦难岁月中留下的泪痕;就在神圣的寺庙外面,有西天的佛像停留的脚印;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神灵的故事在生长。”
我好像有些明白了,这是一个还生活在童谣中的民族。让这个还在做梦的孩子和他神权之下的喇嘛们继续沉睡在梦中吧,这对我们的事业有好处。
如果这些虚妄的说辞让我们对他们的宗教充满轻蔑的话,他们的经书则是让我们深受震撼,并钦佩他们的唯一地方。顿珠小活佛大约是为了显示他们宗教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从四周的墙上取下一摞摞的经书,我们这才发现这个大殿的东西两侧全是经书构成的墙体,仿佛巨大的书架。每卷经书都装在做工精细的木盒子里,并用黄色丝绸包裹,它们大都是一些雕版印刷的藏文经书,有两卷重要的经文竟然全部是用黄金粉誊写上去的——主,西藏有多少黄金啊?他们最值得骄傲的一部经书叫《甘珠尔》,据说有1108卷,是他们最至高无上的神释迦牟尼的圣言;而关于这部经书的注疏和论述则是一部叫《丹珠尔》的经书,竟然有3461卷。还有其他的经卷,恐怕连许多西方的学者都闻所未闻。主耶稣,佛教徒们在这方面可真的拥有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
顿珠小活佛那时不无得意地问我们:“听说你们的宗教只有一部经书?”
“是的,”我也充满骄傲地告诉他,“那是我们的《圣经》,虽然只是一部书,但它是我们全能的天主父的圣言。它包涵了一切,从创世纪到世界末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我们天主的言说当中。”
他显然被我的话震慑住了,若有所思地问:“这怎么可能呢?”然后又像一个好学的学生那样说,“有朝一日,我倒真想对比一下,我们和你们的经书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说:“要是你愿意,我很乐意送你一本藏文版的《圣经》。”
顿珠小活佛刚想接受我们的礼物,他身后那个地狱天使、始终充满敌意的老喇嘛忽然用横蛮的声音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谎言!顿珠活佛,不要让魔鬼的妄语迷惑了你的心灵。”
杜伯尔神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