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股权,成为牧场的控制人。但是根据交易价格计算,该牧场的价值最多不过1亿多元。
虽然该牧场在整个蒙牛的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但是在蒙牛的各种宣传中却被频频提及。业内人士认为,蒙牛此举是想掩饰其奶源控制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实际上,在蒙牛全面收购该牧场之前,一头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奶牛都没有。”王丁棉表示,即便获得了牧场的实际控制权,“蒙牛所能控制的奶牛也最多只有1万头,其实,产奶的奶牛最多只有6000头”。
“除了这个牧场以外,蒙牛其他的所有奶牛都不是自己的,并且也就是在这两年才增加了与农户合作上的投入。”王丁棉表示,在马鞍山牧场项目上,蒙牛只是建立了一个基地,而奶牛则全部是当地农民自己的。
王丁棉估计,蒙牛多年来在牧场建设和奶源的投资上最多不过三亿元。
而截至2008年6月,蒙牛在全国已拥有23个生产基地,产能达到了550万吨。如果要完全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奶源基地,蒙牛将至少需要投入150亿元的资金,即便按照国家要求的30%的奶源自有率,蒙牛的投入比例也将超过50亿元。
而50亿,已经是蒙牛目前固定资产的总和,也是目前蒙牛流动资金的2倍多。
实际上,中国乳企并非没有意识到奶源的重要性,但是奶源成本高、利润低、风险也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与之相比,乳品企业更愿意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高利润的产品的开发当中。
近两年来,蒙牛、伊利纷纷推出了高端的乳制品,其中以蒙牛的特仑苏最具成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特仑苏成为了高端乳品市场的代名词,其2007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亿。蒙牛宣称,特仑苏奶源均来自自有牧场,为蒙牛精选的上等奶源。
但王丁棉计算了一下,根据“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产奶数量,即便该牧场全天候运转,也最多只能生产3万吨牛奶,即1�2亿盒,按照市场价计算不过6个亿,仅仅只达到了特仑苏年销售额的1/5。
根据蒙牛年报显示,其2004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3%(4�5亿元),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2%(15�35亿元),2008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9�2%(12�6亿元)。
蒙牛目前在积极筹建的牧场已经10多个,投入使用的合作牧场已经有了7个,蒙牛打算继续加大在基地建设上的投入,预计总投入可能在20亿左右。但这样的大手笔完成之前,灾难已经发生。
。 想看书来
行业不能承受之轻(1)
从郑州新郑机场出发到焦作市武陟县,差不多一个小时车程。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的黄河滩涂边上一个号称“全球首个样板牧场”正在开始兴建。这里据说集结了众多国际级的乳业巨头和行业泰斗,包括赫赫有名的世界500强瑞典利乐拉伐集团、以色列阿菲金集团、美国格林财团以及以色列首席乳业专家丹尼尔、以色列驻华国际合作科技农业参赞雪山等,总投资将达5�5423亿元——当地媒体因此称之为“奶牛联合国空降焦作”。
操盘这个奶牛联合国的是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名叫戴士伟。他的公司取了一个相当拗口的名字——多尔克司。
2006年初,戴士伟还是蒙牛焦作分公司行政副总经理。一日,他带领来访的达能集团副总裁参观蒙牛在焦作加工厂。当天晚上吃饭,这位达能副总裁半开玩笑地揶揄这个西安交通大学的MBA,“怎么样?到达能来干吧。”戴士伟当即回应“不去”。他底气十足地说,“蒙牛的加工厂是世界样板工厂,蒙牛是我们中国乳业的骄傲!”闻言,对方笑了,“你们是在建工厂,但好牛奶不是来自工厂,而是来自牧场。你们中国人喝的根本不是牛奶,你们喝的是超高温灭菌奶!100多摄氏度的高温杀菌,营养怎么办?维生素怎么办?真正的巴氏灭菌奶喝起来是那味儿吗?!”
戴士伟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而让他既艳羡又无奈的是,同一种奶牛,在以色列的产量是12吨,美国是9吨,在中国却只有4吨。
传统乳业的人都知道,要有好奶就要先有好牛。但在中国却变了味道。
要做一个年产鲜奶400吨的牧场,它的投资是一个同等产量加工厂的3倍!而且牛奶的利润80%在加工流通环节,20%在奶农身上,投资加工厂一年就能回本,养牛却慢,回报时间长。谁干?“但是我想做一件事,想做一件几十年后看还是对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