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当然可以人人成佛。”
“大师信吗?”
“信,也不信。”
“那么,依大师所见,”顾惜缘并未追究了尘话中的矛盾,而是语带虔诚地问,“在下可不可能成佛?”
了尘看一眼蒲团上端坐的少年,一时猜不透他的心思,竟不知如何作答。几日相处,文切武磋,接触越多,便越可感受那份无可隐藏的孤寂无依,不自觉就想了解,会怜惜。
自问为何,却是无解。于是推给出家人的慈悲为怀,推给寂寞十年终得知己的欢喜,推给同样的年纪与意气,以及同样的遭遇——想那时,师父绝然撒手西去,不过十四的自己顿成天地一沙鸥,飘飘无所依。
思绪回笼,少年还一脸恳切地看着自己,秋水般的双眸涟漪丛生,动荡得看不出丝缕情绪。
“待公子历尽人世,看透凡尘,或可成佛。”
“什么叫历尽人世?又怎样才能看透凡尘?还请大师说得明白些。”顾惜缘面上无端泛起喜色,竟像真想出家一般,急切追问。
“小至江湖快意,爱恨情仇,大至四方周游,建功立业,甚或生离死别。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凡可经历,尽去经历。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因唯有入了地狱,方可得轮回,或涅槃成佛,或重生再历凡尘,终有一日可得大乘。”
顾惜缘默默听着,越听越是明悟。想自己这十七年总学得文武兼修,赚得八州盛名,那一副人生画卷却尚是苍白如纸。该说羞惭,还是白白蹉跎了十几载的似水光阴?
“如此,在下明白了,多谢大师点播。”
顾惜缘说着便已取了团边无弦琴,提身向寺门纵去。及至墙头,忽地驻足转身,反手将琴负于背上,向着跟出来的了尘一拱手,笑道:“大师就必不远送了,在下以后一定再来讨教。”
“公子好走。”
待少年的一声长啸再不可闻,了尘才转身回了大殿,脑中那抹矫若游龙的身影却怎的也挥之不去。
于是盘了膝,接着念起适才被打断的经文。诵过三品,闻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救济之无量”,方才定了几日来焦躁莫名的心。
这日十二月二十三,本是百姓祭灶王的日子,不曾想,却下起了漫天大雪,一时万里河山银装素裹,端的分外妖娆。
看着这江南湿暖之地少见的六出冰花,了尘一时怅然了。想他出身塞外漠北,自是见惯了寒雪冰霜。但自他别了故土,怀着满腔壮志豪情,仗着一剑之利入关南下,已然十年未归。今日见了这雪,怎不会忽觉亲切?又怎不会油然而生一股久违之感?
却是看着看着,眼前的六寸皑皑积雪,竟幻化成一个孤峭的人影。以为自己被晃花了眼,摇摇头闭上眼,定了定心神复才睁开。
再去看那雪,人影依旧,且正不徐不疾地向他走来。抬眼,只见一白袍少年径自拾级而上,一头及腰的黑发也已落雪成白,身后背了一方白布包袱——整个人白得灼眼刺目,既像光耀神州的日神,又宛若雪地里走出的精灵。
“久违了,了尘大师。不知道大师在此等候,还恕在下来迟了。”
“今日大雪,琴圣竟然还能冒雪游林,真是好雅兴!”
“不,大师说错了,在下是专程前来借宿的。”
“除夕将至,琴圣难道不回家?”
“有家不能归。”
顾惜缘说着已来至了尘跟前。了尘见他眉目舒润,笑如山花迎风,全不为有家不能归而神伤,反倒面露喜色,一时有些不解,却不欲探知他人家事,便未多问。
“不知道大师愿不愿收留?”
不待顾惜缘说完,了尘已拉着他进了内殿,伸手替他拂去肩头堆雪,道:“阿弥陀佛,公子就算内力深厚,也要当心身体,日后再不可如此了,寒气伤肺可不好。”
话方落地,两人俱都一怔,不为别的,只为这过于亲密却不失自然、不显突兀的举动。如斯感觉,当是相交多年的老友才可有之,而两人相识相处,却不过短短数日。
一怔之后,便是忘怀一笑,几许熟稔,几许相知。
顾惜缘进殿,还是先拜了佛,才听从了尘的安排去后院沐浴驱寒,了尘则自去膳房熬姜汤。
大雪一连下了四天。
这四天里,两人也不干别的,除了诵经念佛,就是温一壶茶,一边品着上好的铁观音,一边坐在廊中看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好不惬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