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的经验:当年我开了一家〃青年商店〃(〃农委会〃推广的小型超商),开店前,因为贪图大量进货折扣,进了一批数量极大的洗衣粉,根本卖不掉,但我完全不知这是问题,也不采取任何方法,几年后,一直到商店关门,这批货都是我永远的痛。
BOOK。▲虹桥▲书吧▲
第30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8)
类似的状况,常常发生,遭遇问题,忽视逃避;面对危机,托辞延宕,非要等到火已经烧起来了,才开始想办法急救,通常大祸已成,力难回天,多少企业,都是在拖延中灰飞烟灭。
对所有工作者而言,发生困难,面对问题,是每天都会出现的功课;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出现经营危机,也是必然的事,问题是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喜欢面对顺境、讨厌逆境;忽视困难、淡化问题、漠视风险、逃避危机,是人之常情,只有极少数胆识过人的英雄人物,能在〃第一时间,主动、勇敢面对〃问题与危机,也才能渡过难关,永保安康。
如何成为一个不逃避问题,勇于面对危机的非常人呢?我的方法很简单,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那些你心里不喜欢做的事!
我的经验是:如果我有几件事要做,那些我很想做,或是喜欢做的事,通常是好的事、容易做的事或者是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想做的事,通常隐藏着困难,包含着危机。同样的,如果你管了许多单位,你喜欢去的单位通常是好的单位,你不想去的单位通常是问题单位。
而逃避问题,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忽视它,或者认为它根本没问题,所有人都会这样;内心的直觉,会让你不喜欢有问题、有困难、有危机的工作。因此当我想通这件事之后,我重新安排我的时间与工作内涵,第一时间优先处理我内心不喜欢的工作,花最多时间,去与我不喜欢的单位沟通,花最多精力,去面对我不喜欢的人。因为这些事、人、单位,通常代表着问题与危机。
至于当危机或问题已经显现,这就进入紧急处理阶段,身为企业经营者,这时候更是危急存亡的关键,就像川普一样,要不是他的主动,川普王国现在恐怕已经不存在。〃第一时间,主动面对〃的法则,恐怕是每一个老板都要学会的第一课。
■后 记
地震救难,有所谓的黄金72小时的说法,因为超过72小时,人存活的几率就降低很多。危机处理也有类似观念,危机乍现时,伤害不深,而后逐渐扩大,最后彻底毁坏,回天乏术。
每一个人都可能走错路,误入歧途;每一个人手上,也都可能遇到麻烦事,在最快的时间面对,立即处理,是唯一的方法;逃避拖延,则万劫不复。
19自杀以求生存
人常常会面对转变,转变代表未知、代表风险,大多数人都会在面临转变时踟蹰不前,以至于错过了时机,如何能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自杀以求生存〃是一句气派恢宏的格言,从管理学上也有理论依据,成功的公司受限于既有的经验,以至于无法启动新经营模式,下决心放弃原有模式,这是自杀的准备。个人面对转型,也要有自杀以求生存的决心。
一个艺人朋友,长期为生涯规划困扰,许多年来,我们一见面就谈到他想转换工作跑道的问题。原因无他,艺人是论时计酬,虽然酬劳高,但生命周期短,年纪一大,就不能做了,他一直想发展第二专长,以做准备。但这许多年来,既没结论,也没行动,因为他丢不掉现在的高收入,也害怕转换的风险。我对他这样的讨论厌烦,干脆一见面就先声明:〃今天只谈风月,不谈工作。〃
▲虹桥▲书吧▲。
第31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9)
另一个有为的年轻人,一直对我从事的文化出版业有兴趣,也和我谈了许多年,有没有机会来从事出版工作,我当然乐意。只可惜他一直在电视圈工作,待遇甚高,降薪做理想,他又下不了决心,因此一切也就是谈谈罢了,只是他又一直以未能从事文化出版工作为憾!
最近重读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有关创新理论的巨作《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感触甚多,原来这两位朋友遇到的困难是有理论根据的,他们都被现在的成功模式所苦,以至于不敢跨出新领域,这就跟所有成功的企业一样,当面临新科技的〃典范转移〃时(或新环境变化),总是踌躇不前,他们面临的是〃转变的两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