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给他社会化过,他的天性非常美好,他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跟主人公做的一样。我就觉得孩子的善良很重要。”
这时,我问了她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有没有想过以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万一遇到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怎么办?”她说也想过这个问题,这样很纯真很单纯的孩子,以后很可能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欺负,可能上当受骗。但是虽然很担忧,却又不忍心把这种纯真的东西破坏掉,因为这样的话也会很痛苦的,灌输太多社会化的东西对他也不好,对他心理也不太好。作为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生顺顺利利,同时她又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小,还有些挑食,因此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太纯真,怕他今后遇到伤害,她觉得孩子很文弱,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身上有一些女性的特质在里面。她认为:“男孩子有些女性特质看上去比较让人喜欢,因为他不闹事,也不是很烦很闹的那种。但是到社会上一看,在这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上,他就显得很弱小了。这也是我们担心的。”
为了让孩子今后过得更好,同时避免伤害,他们给孩子早早地做好了职业规划,要给他选择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面对面竞争的职业,比如说电脑编程这样的工作,比的是智力。不过她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安排他的职业,主要是孩子对这些方面有兴趣:“他对电脑很有兴趣,经常去买电脑杂志,而且看得非常专心,父母都不看的电脑杂志,他能够自己从头看到尾。对电脑的知识,比较新的东西他吸收得很快。我们电脑坏了,他三两下就搞好了。他从小对电脑就特别感兴趣。而且电脑里面都是英文的东西,他那时候英文不懂,一些符号的东西,他摸索摸索都懂了,他对这些很有感觉。所以我们也就从这些方面对他加以引导。面对面的直接的竞争少一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传承(5)
显然,针对孩子的性格与兴趣,这位母亲已经对孩子的未来做了比较具体的充分的规划设计,孩子正在按照她的规划一步步往下走。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博士,W4对于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她提到对孩子要“顺其自然”,要实行“人本主义的教育”。她提到了与孩子的奶奶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孩子的奶奶是小学老师,认为要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天天要小孙子认字、算术,孩子一看就说:“又来了,又来了。” 奶奶认为这是规矩,应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学习好了再去玩,还有就是今天你认了多少个字,就给你买些什么东西,而W4则认为这是很不好的物质刺激,学习本身有一些乐趣,过多的干预就会导致孩子丧失这种自发的乐趣,而去追求外在行为刺激。W4从专业的角度指出,孩子奶奶还是用的“行为主义”的这一套,因为她当小学教师的时候可能用的就是这一套,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本主义”的理论。W4认为:“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比方说看电视呀,出去玩呀,也可以教他,他现在也学会了几百个字,动手能力特别强,喜欢拼装玩具呀,画画呀,我也没有让他上兴趣班呀学习班呀,我觉得我自己会的就教点给他,他自己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因为我就怕这些培训班对他想象力的束缚,教给他一些模式,怎么画。这么小应该是比较自由地发展。”W4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最关注他的个性方面,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她觉得技能方面很容易学会。同时她还担心这种强迫性学习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要以后一提到学习,他就认为是一种很枯燥、很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就得不偿失。而她的学教育的这些同学妈妈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放任,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希望他们过早地进行正规的学习。她们在一起说:“你的孩子学了什么乐器呀?”“没有。”
不过,W4并不是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至于以后是不是要接触这些东西,这要看他的兴趣,他确实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我发现他对绘画有兴趣,对形象呀色彩呀,还是可以培养一下。但对音乐,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家里也很少听音乐,或者是像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可能对他也有一些影响,也许没有开发出来,没有给他机会来表现,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乐器,我还是想哪怕当作一个玩具吧,给他买个电子琴,反正几百块钱,他有兴趣了玩一玩,没有兴趣就当作玩具敲敲算了。”
W4在教育过程中不但用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经常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作出反思。她提到孩子交友过程中的一件事:“有一个女孩子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