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六(第3/6 页)
看到他颠狂不规矩的样子,因此就不太相信他是圣人这回事,否则他便不能在世间住了。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凡是佛菩萨现身,如果示现的是凡夫,就会以道德教化人,绝对不会显现他的神通。如果显示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了。只有表现出颠狂的圣人,显示神通也是可以的,并不是说修行人都可以饮酒吃肉。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世俗的善心人士,尚且不饮酒吃肉,更何况作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依教奉行,那么不但不能令人相信,反而会使人退失信心,所以饮酒吃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他( 道济禅师) 吃了死的,能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连原样的肉都不能吐出,怎么可以学他吃肉呢?他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把无数的大木头从井里运来。你喝了酒,连井水都运不出来,怎么可以学他喝酒呢?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
《济公传》有好几种,只有《醉菩提》最好。最近流通的听说有八个版本。大多是后人敷衍出来的故事。《醉菩提》这本书文字和义理都好,里面所记叙的事,都是当时确实发生的。
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世人不了解道济禅师这些事的所以然,不是妄加模仿,就是妄加毁谤。妄加模仿的人决定要下地狱。妄加毁谤的人,是用凡夫的知见,揣度神通圣人的意图,也有罪过。不过比起妄加模仿的人,罪过轻多了。我们见到他不可思议的事,应该心生敬重虔信。见到他饮酒吃肉的事,绝对不要学,这样就会只得到利益而不受损害了。祈望洞察为幸。复袁闻纯居士书
接大圆书,谓居士与夫人,并令郎,皆欲皈依于光。夫光一迂腐不堪之粥饭僧,大圆不详察而谬为皈依,何居士又踵袭其谬,而不以为浼 (m ěi ) 乎。
接到唐大圆的信,说你和你的夫人以及儿子,都想要皈依我。我是一个迂腐不堪,只会吃饭的僧人,唐大圆不详细观察而错谬的皈依我,为何你又沿袭他的错谬,而不担心受到玷污呢?
虽然,泥塑木雕之佛,敬之亦可生福。汝既发心,且即将错就错,一旦翻然悟其非真,不妨再转而敬真佛,固未始不可也。
即使这样,不过,泥塑木雕的佛像,如果恭敬地对待,也同样可以让人得到福报。你既然已经发心,姑且就将错就错,先恭敬泥塑木雕的佛像吧。等清醒觉悟到那不是真佛的时候,不妨再转而恭敬真佛,也未必不可以。
今为汝取法名为智纯,令夫人为智本,以众生本具佛智,由烦恼夹杂,则如金在矿,不得真实受用,则此本具之智,变而为妄知。
现在为你取法名叫智纯,为你的夫人取法名叫智本。因为一切众生原本就具备佛智,只是这智慧和烦恼夹杂在一起。就如同金子在矿石中,就不能得到真实受用。同样,这个被烦恼所夹杂的本具之智,也就变为妄知了。
虽此妄知依本智而起,而本智之体用全失,若反而念佛以自摄其心,则其智渐归于纯而得其本矣,此与令夫妇命名之大意也,不知有合于汝心否。
虽然这个妄知是依于本智而生起的,而本智的体和用却都完全丧失了。如果反过来用念佛的方法,来收摄这颗心,那么这个智就渐渐归于纯净而回其本原了,这就是给你们夫妇所取法名的大意,不知道是否符合你们的想法。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
另外,智本既然能够每月持十斋日,每年持三斋月,为何不吃长斋呢,吃众生的肉,来养活我们的色身,人们因为习惯了就安然处之,如果试着反思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