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花出神地凝视,似已暂时忘却行役的辛苦与战争的残酷;他的感觉已被这自然之美所陶醉,他的心已被这“爱的表象”所占据了。这画的题目叫做《战争与花》。岑参的《九日》诗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战场与菊,已堪触目伤心。但这幅画中的二物,战场上的兵士与花,对比的效果更加强烈。
又记得一幅画,是在于某册的卷首的,画中描着一片广大的雪地,雪地上描着一道行人的脚迹,自大而小,由近渐远,迤逦地通到彼方的海岸边。远处的海作深黑色,中有许多帆船,参差地点缀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页的下端的左角上,纯白的雪地里,写着画题。画题没有文字,只是写着两个并列的记号“!?”,用笔非常使劲,有如晋人的章草的笔致,力强地牵惹观者的心目。看了这两个记号之后,再看雪地上长短大小形状各异的种种脚迹,我心中便起一种无名的悲哀。这些是谁人的脚迹?他们又各为了甚事而走这片雪地?在茫茫的人世间,这是久远不可知的事!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一首古人诗:“小院无人夜,烟斜月转明。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这画中的雪地上的足迹所引起的慨感,是与这诗中的清宵的“惆怅”同一性质的,都是人生的无名的悲哀。这种景象都能使人想起人生的根本与世间的究竟诸大问题,而兴“空幻”之悲。这画与诗的感人之深也就在乎此。若说在雪地里认得恋人的足迹,在清宵为离情而惆怅,则观者与读者的感动就浅一层了。
我所记得的画还有不少,但在这里不宜再噜苏地叙述了。我看了这种画所以不能忘怀者,是为了它们给我的感动深切的原故。它们的所以能给我以深切的感动者,据我想来,是因为这种画兼有形象的美与意义的美的原故。换言之,便是兼有绘画的效果与文学的效果的原故。这种画不仅描写美的形象,又必在形象中表出一种美的意义。也可说是用形象来代替了文字而作诗。所以这种画的画题非常重要,画的效果大半为着有了画题而发生。例如最初所说的一幅,试想象之:若仅画一个乘车的“贵”妇人与一个走路的“贱”妇人相遇之状,而除去了画题《Classmate》一字;这画便乏味,全无可以动人的力了。故看这种画的人,不仅用感觉鉴赏共形色的美,看了画题,又可用思想鉴赏其意义的美,觉得滋味更加复杂。
这原是我一人的私好。但因此想起了自来绘画对于题材的关系,有种种状态,颇可为美术爱好者一谈。古今东西各流派的绘画,常在题材或题字上对文学发生关系,不过其关系的深浅有种种程度。像上述的小画,可说是绘画与文学关系最深的一例。一切绘画之中,有一种专求形状色彩的感觉美,而不注重题材的意义,则与文学没交涉,现在可暂称之为“纯粹的绘画”。又有一种,求形式的美之外,又兼重题材的意义与思想,则涉及文学的领域,可暂称之为“文学的绘画”。前者在近代西洋画中最多,后者则古来大多数的中国画皆是其例。现在可分别检点一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绘画与文学(3)
先就西洋画看,与文学全无关系的纯粹的绘画,在近代非常流行。极端的例,首推十余年前兴起的所谓“立体派”(“cubists”)、“构图派”(“positionists”)等作品,那种画里只有几何形体的组织,或无名的线条与色彩的构成,全然不见物体的形状。这真可谓“绝对的绘画”了。然而他们的活动不广,寿命也不长,暂时在欧洲出现,现在已将绝灭了。除此以外,最接近纯粹绘画的,要算图案画。然而图案的取材也得稍加选择,坟墓上的图案不好用到住宅上去,便是稍稍顾及题材的意义了。再除了这两种以外,正式的西洋画中,最近了纯粹绘画的,要算“印象派”(“impressio…nists”)的绘画。“印象派”者,只描眼睛所感受的瞬间的印象,字面上已表示出其画的纯粹了。他们主张描画必须看着了实物而写生,专用形状色彩来描表造形的美。至于题材,则不甚选择,风景也好,静物也好。这派的大画家Monet(莫奈)曾经为同一的稻草堆连作丁十五幅写生画,但取其朝夕晦明的光线色彩的不同,题材重复至十五次也不妨。西洋的风景画与静物画,是从这时候开始流行的。裸体画也在这时候成为独立的作品,而盛行于全世界。裸女原是西洋画的基本练习的题材,相当于中国画中的石。然比石更为注重形式。石的画上还有题诗,裸女的画只有人体,甚至人体的一部分。例如只胸部腹部而没有头,或只描背部臀部而没有手足的,在西洋画上称为torso①,也是可以独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