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在同一女学校的同一教室的窗下共数长年的晨夕,亲近地、平等地做过长年的“同级友”。但出校而各自嫁人之后,就因了社会上的所谓贫富贵贱的阶级,而变成像这幅画里所示的不平等与疏远了!人类的运命,尤其是女人的运命,真是可悲哀的!人类社会的组织,真是可诅咒的!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形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后来我模仿他,曾作一幅同题异材的画。
我不再翻看别的画,就出数角钱买了这一册旧书,带回寓中去仔细阅读。因为爱读这种画,便留意调查作者的情形。后来知道作者竹久梦二是一位专写这种趣味深长的毛笔画的画家,他的作品曾在明治末叶蜚声于日本的画坛,但在我看见的时候已渐岑寂了。他的著作主要者有《春》、《夏》、《秋》、《冬》四册画集,但都已绝版,不易购得,只能向旧书摊上去搜求。我自从买得了《春之卷》以后,到旧书摊时便随时留心,但没有搜得第二册我就归国了。友人黄涵秋兄尚居留东京,我便把这件事托他。他也是爱画又爱跑旧书摊的人,亏他办齐了《夏》、《秋》、《冬》三册,又额外地添加了《京人形》、《梦二画手本》各一册,从东京寄到寓居上海的我的手中。我接到时的欢喜与感谢,到现在还有余俏。
这是十年前的事。到现在,这宗书早已散失。但是其中有许多画,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中,使我至今不曾忘怀。倘得梦二的书尚在我的手头,而我得与我的读者促膝晤谈,我准拟把我所曾经感动而不能忘怀的画一幅一幅地翻出来同他共赏。把画的简洁的表现法,坚劲流利的笔致,变化而又稳妥的构图,以及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指出来给他看,并把我自己看后的感想说给他听。但这都是不可能的事。看画既不可能,现在我就把我所不能忘怀的画追忆出几幅来讲吧。古人有“读画”之说,我且来“讲画”吧。
记得有一幅,画着一片广漠荒凉的旷野,中有一条小径迤逦地通到远处。画的主位里描着一个中年以上的男子的省影,他穿着一身工人的衣服,肩头上打着一个大补钉,手里提一个包,伛偻着身体,急急忙忙地在路上向远处走去。路的远处有一间小小的茅屋,其下半部已沉没在地平线底下,只有屋顶露出。屋旁有一株被野风吹得半仆了的树,屋与树一共只费数笔。这辛苦的行人,辽阔的旷野,长长的路,高高的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寥寥数笔的远景,一齐力强地表现出一种寂寥冷酷的气象。画的下面用毛笔题着一行英文:To His Sweet Home〔回可爱的家〕,笔致朴雅有如北魏体,成了画面有机的一部分而融合于画中。由这画题可以想见那寥寥数笔的茅屋是这行人的家,家中有他的妻、子、女,也许还有父、母,在那里等候他的归家。他手中提着的一包,大约是用他的劳力换来的食物或用品,是他的家人所盼待的东西,是造成sweet home〔可爱的家〕的一种要素。现在他正提着这种要素,怀着满腔的希望而奔向那寥寥数笔的茅屋里去。这种温暖的盼待与希望,得了这寂寥冷酷的环境的衬托,即愈加显示其温暖,使人看了感动。
绘画与文学(2)
又记得一幅画:主位里画着两个衣衫褴楼的孩子的背影。一个孩子大约十来岁,手中提着一包东西。另一个孩子是他的弟弟。比他矮一个头。兄弟两人挽着手臂,正在向前走去。前方画一个大圆圈,圆圈里面画着一带工场的房屋,大烟囱巍然矗立着,正在喷出浓浓的黑烟,想见这里面有许多机械正在开动着,许多工人正在劳动着。又从黑烟的方向知道工场外面的路上风很大。那条路上别无行人,蜿蜒地通达圆圈的外面,直到两个孩子的脚边。孩子的脚边写着一行日本字:Tosan no obentō(爸爸的中饭),由画题知道那孩子是送中饭去给在工场里劳作的父亲吃的。他们正在鼓着勇气,冒着寒风,想用那弱小的脚步来消灭这条长路的距离,得到父亲的面前,而用手中这个粗米的饭团去营养他那劳作的身体。又可想见这景象的背后还有一个母亲,在那里辛苦地料理父亲的劳力所倡办着的小家庭。这两个孩子衣服上的补钉是她所手缝的,孩子手中这个饭团也是出于她的手制的。人间的爱充塞了这小小的一页。
又记得一幅画,描着一个兵士,俯卧在战地的蔓草中。他的背上装着露宿所必需的简单的被包,腰里缠着预备钻进同类的肉休中去的枪弹,两腿向上翘起,腿上裹着便于追杀或逃命的绑腿布,正在草地中休息。草地里开着一丛野花,最大的一朵被他采在手中,端在眼前,正在受他的欣赏。他脸上现着微笑,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