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听。”
刘通默然,歉疚。
阿碧见他傻站着不出声,止住哭泣,俩眼噙泪,转头说道:“你说。”
刘通将来龙去脉诉说一遍,阿碧静静听着,越听越奇,又越听越气,等他说完,幽幽地问道:“这么说,你们在金陵就认识了?为什么你不早说?”
“怕你生气。”
阿碧:“你不说,我更生气。”
刘通:“那是。”
阿碧跺脚:“你有金枝玉叶了,不需要我这个平民丫头了。”
“不是。”
阿碧:“你见异思迁,你骗人。”
“没有。”
阿碧:“那你来找我干什么?”
“我对你象过去一样。”
阿碧:“我不信,不信。”
“我的心意你知道。”
阿碧:“那你心中有没有赵姑娘?”
“也有,但还没你深。”
阿碧:“不许你这样,不许这样。”
刘通为难,他心中有阿碧,对赵姑娘也动情,男人们都是花心的吗?刘通无法回答。
阿碧见他放不下赵姑娘,又“呜”地哭了起来。刘通坐到床沿,抱住了她,轻拍她的背,阿碧慢慢停住呜咽声,问道:“你是来告诉我退婚的吗?”
“不是。如果她要我退婚,我也不会娶她。”
阿碧:“那到底什么意思?”
刘通:“你们俩我都放不下。”
阿碧又是一阵难过,靠在刘通的怀里掉眼泪。刘通给她擦去泪水,温柔抚慰。阿碧说道:“我这辈子都要被你欺负。”刘通:“不会的,我只会对你好,疼你还来不及。”
阿碧说道:“你先回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这样也好,确需一个人静静。
此后,刘通天天来李府探望阿碧,见她形容憔悴,心如刀割,对她百般呵护,直到半个月后,才慢慢好转。
选拔考试之期愈来愈近,考试日期定在二月上旬。阿碧知道刘通大考在即,也对他好了起来。
检验的时刻终于到来。二月初六至初八,学子们封闭入试三天,考场设在贡院,所有的亲人们都在巴望着学子归来。
初八下午,刘通长舒口气,稳步迈出贡院的大门。是啊,将近一年的努力不会白费,不管怎样,试题已经做完,晚事已矣,来日方长。终身大事要定,事业要开始,从政或是从戎需要面对。
在所有的试题当中,四书五经这一块,自己可能要弱一些,时政策论这一块要强一些,诗词歌赋这一块引用不少后世作品,还是有信心的。
初十,学府发榜公布,刘通榜上有名,亲友们前来道贺。赵佶席设樊楼,为刘通庆祝。事后,宫中和阿碧俩头对他们颇有微辞,可惜这二位老兄虚心接受,屡教不改。阿碧与赵茹已经在考虑如何结成战略同盟,要对刘家小子约法三章了,刘通当然还不知情。
三六 赵氏之家
蔡掏已走,赌赛已过,众人陆续离去,一路议论纷纷。
夷山赌诗迅速传开,汴梁城里如同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巨石,荡起层层波澜。是年的夷山聚会传出佳话,有人倡议,往后每年举办一次夷山诗会,以发现新人、繁荣诗艺。汴京文坛立即作出响应,认为此举甚有意义。因赌成诗,因诗成会,奇峰突变,谁能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刘通、赵茹仍在望山亭畔,方铁山等人识趣回避,先行告辞。
赵茹说道:“公子以前名声不雅,没想到往南方周游一趟,竟然才名鹊起,传扬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有道理。”
刘通:“那些诗句是梦中先贤所传,并非我的自创。若不公诸于世,实在可惜,可是宣之于口,我心又惴惴焉。”心想我从后世而来,就如一场大梦,可没有说假话。这话从没对人说过,如今却对赵姑娘说了,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或许觉得她能理解自己心意吧。
赵茹见他语义真挚、神色坦然,觉得他不会欺瞒自己,笑道:“你这人真奇怪,白日不会作诗,睡着了反而有人教你,我怎么就碰不上这样的好事。”刘通也笑起来。
赵茹又说:“我的画也画好了,你给我题诗吧,我喜欢那首《卜算子咏梅》。”刘通在画幅上题好了词,落款是刘习贤。
习贤就是承习先哲前贤的意思,表示该作并非自己所创,而是先哲的作品。往后凡是前贤的作品都署名刘习贤,自己的作品署名刘通。此意不足为外人道也,自个心中有数,安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