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商(第3/4 页)
是以海贸之事孤准备成立海贸司,由宫中直管,海贸所需钱款也由内库拨给,这样便不用耗费户部税银”
朱朗说完,也不待众臣回应,便又是看向下方的郑成功,开口说道
“这样,这海贸之事便由宫中与郑家联合来做”
“孤负责筹措海贸所需货品垫付钱款,郑家则以海船入股,负责航海及贩卖货品,海贸结束之后所得之利,宫里与郑家三七分成,宫中取七郑家取三,郑卿以为如何”
朱朗的目的正是准备亲自下场,将海贸利润归入内库,不让朝廷经手海贸之事
朝中大臣如今只知海贸有风险,利润也高,但这些大臣却很难想象这其中的收益会有多大
此时倭国关原之战已经落幕,德川幕府统治逐渐稳固,进入兴盛时代,倭国各藩大名武士马放南山,开始享受起太平天下,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各类奢侈商品需求的急速上升
倭国连年大战,百业凋敝,根本无法提供一众武士阶层所需的商品,限于地理及工艺技术,一些武士阶层所需高端商品,更是只能依赖进口
数年前德川幕府由于教乱之事,更是颁布禁海令,禁止葡人商船进入倭国,只允许大明与荷兰商船前往贸易
如今倭国的海贸市场几乎被大明与荷兰垄断,而大明的商船更是占到整个倭国贸易的八成以上,朱朗都不需要独占,只要将这其中的份额拿下一半,就足以赚的盆满钵满
这还没有计算与吕宋等南洋诸国的贸易份额,这个时代以大明的体量,只要下定决心转向海洋,其中的利润简直大到让人难以想象
下方吕大器等众臣听得监国殿下竟准备亲自下场经营海贸,眉头也是微微一皱,但还没等他们想清楚此事利弊,下方的郑鸿逵便已然开口
“殿下是说,宫中准备与郑家合资经营海贸”,郑鸿逵紧紧盯着上当的监国殿下
“也可以这样理解,孤出银钱货品,你郑家出船与人手,咱们共同做个海贸的东家”
郑鸿逵听完,却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便开口说道
“殿下日夜操劳国事,为我大明殚精竭虑,殿下尚且如此,我等臣子如何能落人后,我郑家以海贸为业,诸洋商路皆通,愿协助殿下兴贩诸洋,筹措军需”
“但这三七之分却是大大不妥,臣等族中只取一成,剩余一成归于船上船工,其余八成当归于殿下,以助朝廷早日击溃清虏,恢复我大明江山社稷”
郑鸿逵声音肃穆,一副公忠体国的模样,但眼中却是闪过一丝精芒
桂监国提出要郑家海船的时候,郑鸿逵心中自是不满,但当他发现殿下竟欲亲自下场经营海贸以后,郑鸿逵却是再无一点犹豫
郑家在郑芝龙降清以后,在朝中便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郑家在先朝时的跋扈之态惹得吕大器等朝中大臣对郑氏极为警惕
郑鸿逵此时虽是国公,但在朝廷招降郑氏之时,郑鸿逵却同样站错了位置,已然惹得监国殿下不喜
如今郑家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被殿下颇为看重的郑成功,但郑成功同样有问题,郑成功太年轻了,郑成功虽是因为时势年纪轻轻就被捧上了巡抚之位,但谁也不知道郑成功到底能否坐稳这个位置
一旦郑成功在这个位置上跌落,整个郑家就会掉出朝廷高层,以郑家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巨额财富,谁也不知道到时会是什么状况
而眼下却是郑家的一个机会,只要郑家能协助殿下经营海贸赚来银钱,那郑家立刻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朝中皇商
有了这个身份,日后哪怕是郑成功跌落,郑家也能依靠皇商的身份在朝中站稳脚跟,这才是郑家世代富贵的真正保障!
朱朗看着下方的的郑鸿逵,眼中也是闪过一丝惊讶,不知这郑鸿逵为何突然转了性子,竟会如此配合,但他也没有多想,直接便开口说道
“定国公不愧是国家勋臣,果是体谅国事,这朝中若尽是郑家与定国公这般的忠义之臣,驱除清虏又有何难”
朱朗轻声赞了一句,不待郑家改口,便直接说道
“市舶海贸之事关乎朝中军饷来源,却是拖延不得,今日便须定下”
“市舶司归朝廷,海贸则专设皇家海贸局归入宫中,朝中专设市舶司衙门一处,管理各省市舶司及船引事宜,沈卿是孤从鲁王处要来的大才,朝中的市舶总司便由沈卿管理”
“闽省乃是此时海贸最为兴盛之处,郑巡抚出身郑家随闽省情况熟悉,这闽省市舶司的事务便也交由郑卿负责,先把闽省市舶司的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