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商(第2/4 页)
要一百二十万两以上,这还不算军中其他军械粮草等所需的费用
这一百二十万两不是付过一次就不用给的,而是每年都要这么多的饷银,也就是说,此时朝廷必须找到一个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的进项,才能将这十万大军长久的维持下去
朱朗听到此处,心中也是一沉,他自然知道单凭一个市舶司,无法凑足十万大军的军饷,但对此他亦是另有计划
“张阁老所言不错,单凭市舶司所得税银远远无法支应朝中军饷”
“是以孤决定组建船队,派专人经营海贸,筹措朝中所需军饷!”
无论在哪個时代,海贸皆是最赚钱的行当,放在交通隔绝的古代就更是如此
大明为了防倭,以及沿海士大夫心照不宣的祖宗之法,是以未曾经营海贸,但朱朗可不会去管这些,如今他什么也不想,只想搞钱!
前世郑成功统兵攻伐南京之时,出动大军十七万人,当时郑成功等人几乎没有任何地盘可攻征稅
这支大军的军饷,几乎全靠郑家的海贸收益在支撑,由此可见这个时代海贸的潜力之大
据后世统计,郑家每年依靠着牌饷以及郑家所营的海贸业务,每年收入至少上千万两,更极端的统计甚至能到两千万,崇祯朝俱有天下的全盛之时,收入也不过就是两千万两
既然后世孤据海上的郑成功都能靠着海贸养起二十万大军,此时朱朗俱有闽粤,更是身据大统之位,凭什么不能以海贸养起几十万大军
前世郑成功等人的陆地全失,货源几乎都靠从清廷统治区走私而来,但朱朗可没有这个问题
如今他据有闽粤及半个浙省,以大明朝廷的旗号,想要凑足海贸的货品,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海贸基本没有任何含金量,就是简单的把货运到目的地,就能赚取数倍数十倍的利润
如果说这个过程有什么门槛,那便是海贸需要大量熟练的水手以及通晓海路的航海人员
朱朗手下精于陆师车阵骑军的人不少,但懂得航海的人员那就真没有了
但这没有关系,朱朗没有,但别人有!
朱朗想到此处,脸上也是带起一丝笑意,看向下方的郑成功,开口说道
“孤欲组建船队,前往南洋各处贸易,以补贴军用,只是孤对海贸之事却不甚熟悉,孤听闻郑卿家中乃是以海贸起家,麾下船队无数,不知郑卿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吕大器等人闻言,目光皆是看向下方的郑成功郑鸿逵两人,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殿下欲行海贸赚取军饷,但海贸所需的人手船只却是俱无,海船,熟悉航道的船师,这些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弄出来的东西,但朝廷此时又急需军饷
殿下此时显然就是把主意打到了郑家的身上,郑家远贸诸洋,谁不知郑家海船众多,家资丰厚
郑成功两人闻言,脸上神色亦是微变,也是明白殿下恐怕是看上了郑家的海船
只是此时监国殿下及一众朝臣皆是看着两人,两人也是根本无法
郑家军队已失,唯一能倚靠的只剩族中航行四方的海贸船队,但现在看来,连这些船队郑家恐怕也保不住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只是向伱要些海船
郑家如今上下皆是漏洞,如今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献上船队或许还可无事,若是郑家假装不知,还想保住船队,那朝廷有的是办法让郑家就范
郑成功与郑鸿逵相视一眼,郑鸿逵脸上虽是神色难看,但终究还是微微点头,郑成功见状,便也起身开口说道
“清虏威逼,朝事危急,当此之时,凡我大明百姓,皆当奋力报效朝廷,以期早日恢复祖宗疆土”
“郑家愿将麾下五支海贸船队献给殿下,助殿下兴贸四海,以养大军”
朱朗闻言,心中也是微微点头,但他略一思索,又是开口说道
“郑卿有心,只是你郑家的船队,亦是你郑家辛苦积攒所得,朝廷怎能凭空便夺了去,子贡赎人的道理孤还是懂的”
下方的吕大器等人闻言,眉头却是微皱,不知这殿下到底是准备做什么此时这郑家既把船队献上来了,那就该收下才是,难不成这殿下还真准备让朝中自造船只,再去海贸不成,若是如此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朱朗却是没管下方众人,眼中一转,便又继续开口
“海贸之事毕竟还是有风险,若是航行不利恐怕还会船货两失,户部所得乃是天下税银,却是不能冒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