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还赌债,家里打来电话要钱的时候也很多。有时数目太大弄得姐妹们都过不好年,而父母全不顾儿女们生活的艰难。他不想儿女挣钱不容易,往娘家拿钱太多,影响了生活质量,女婿也会不愿意的。云云的丈夫脾气不好,因为往娘家拿钱,总和她吵架:“你看看,咱们结婚后你的弟弟就住进来了,还总往娘家拿钱,你爸爸的赌债你们也要还,没完没了的,再这样,你也回娘家吧!”云云只好陪着笑脸,忍气吞声。她又不是心胸开阔的人,结果弄得年龄不大,浑身是病。秀秀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她虽能干,但因为给娘家操心太多,积劳成疾,身体也不是很好。在一般人的回忆中父母的爱,总是那样的无私和温暖人心,但秀秀姐妹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伤害和搜刮。
秀秀的父亲常常抱怨家里的女孩读书太多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浪费,毕竟女孩要嫁人的。在女孩还没长大时就不想让孩子上学,说是在家里有人干活,他就可以享福了,事实上他在家里也不怎么干活。怎奈女孩们学习都很好,村上也不让。母亲也很支持:“我小的时候没上过几天学,我一定让孩子都读书识字,谁学习好,有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他。”那时上学也花不了多少钱,姐妹们因此都读了不少的书,有了发展的基础。
像秀秀父亲这样的男人在农村不只一个。有的人因为春节的豪赌,输掉了一年的辛苦钱;有的人,为了赌向人家抬钱;有人甚至输掉了房子,背井离乡。愚昧无知,陈规陋习在很多农村还是一代一代的沿袭着。就像前几年记者采访西部区一个放羊娃的故事一样:放羊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娃,生娃还是为了放羊,放羊还是为了娶媳妇……。。他们生活就是为了活着,无好无坏,不知理想,不去想太多。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可是能计划生育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越没有知识,没有教育能力的人,就越不想计划生育。结果由于教育跟不上,孩子长大后,只能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通消费者,有的人甚至会成为于国于家都没有益处的人。 。 想看书来
五、 柳暗花明
也许人生下来就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天赋优良,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下成长,也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的人,如《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人的生命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迷。
一次母亲领秀秀进城,中午吃饭的时候,母亲到饭店买了两个馒头,要了一碗白开水,边吃边喝。这时邻座的一位客人吃完了,还剩了些红糖,就给了秀秀妈妈。妈妈早听说在城里饭店吃饭,有人把吃剩下的东西给别人的事,今天遇到了,很高兴的拿来让秀秀吃。可秀秀就是不想吃,很鄙视吃陌生人剩下的东西。这就是人和人的不同,虽然是人与人之间细小的差别,有时就会有大相径庭的命运。
秀秀自幼聪颖,很小的时候看到姐姐上学就很羡慕,经常跑到学校里看姐姐们上课。姐姐背书的时候,她也会跟着背下来,甚至姐姐妹没有背下来,她就背下来了,记忆力好得让姐姐惊讶。秀秀没到上学年龄就想上学,母亲乐得少看一个孩子,就送她上了学。上学后,秀秀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那时村里鼓励学习,常常在期末的时候把孩子的成绩张贴到队部,全村人都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秀秀的成绩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秀秀也常常听见别人指着她说:“这是某某家的孩子,家庭不好,但这孩子学习就是好,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村里的大人常常拿她当孩子们的榜样:“看人家秀秀家里那么穷,学习还那么好,那么用功”。
成绩好招来了一些同学的嫉妒,也曾因此遭到同学的追打,全是因为她的成绩好父母做榜样被批评了的缘故。同学们也很羡慕,为她取得的好成绩高兴。每次大型考试的成绩和每次学校发奖状,秀秀还没到家,家里人就知道,都是同学们争相传告的。这些都是小事,最难受的是随着孩子长大,吃穿都成了问题,再加上上学买书本,家里的生活就更难熬了。地里的东西收获之后,能捡的东西孩子们都往家里捡,只要能做着吃的,孩子们就做着吃。秀秀至今还记得当时捡东西的情景:麦子收完了,姐妹们到地里拾麦穗;秋天,天冷了孩子们还在麻籽地里捡蓖麻籽,为的是卖钱买本子;在收过的土豆、地瓜地里,用锹翻遗漏下的土豆和地瓜;收完的玉米地白天不让捡遗漏下的玉米,他们就晚上去捡;冬天到村上的场院,拾不要的秕谷喂鹅,拾村上不要的冻土豆做下饭菜等等。此外,他们还要顶着寒风去野外树林里捡树枝,准备下一年的柴禾等等。
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