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1/4 页)
淑宁公主这位可能是未来元宁皇后的人,给闻清婉心理上带来了十分大的威胁,也让她不得不绞尽脑汁想要对付淑宁公主。
闻清婉知晓这个时代之人的保守,若是道出淑宁公主其实与其他人早有私情,恐怕袁叔万将来即使贤太妃和淑宁公主二人再对他用意,也会心有芥蒂吧。
闻清婉方才的那一番话,说的也十分的有计较。
虽然没有直言道出淑宁公主有所私情,但闻清婉所提到,贤太妃和她议亲也是私底下的,如今闻家遭了难,淑宁公主和贤太妃二人,自然是可以将此桩议亲作罢,毕竟没有信物也没有任何约定,可是淑宁公主会想要知道闻家将来的下场呢?
这一点,便也成了深思点。
只要稍稍往深处一想,里边蕴含的信息量也是十分大的。
而恰恰是这般的语意未详细,更是容易让人相信。
当然,袁叔万听了闻清婉的话,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但是袁叔万对于贤太妃和淑宁公主并没有什么兴趣。
虽然贤太妃也是个不简单的人,但是她手中的势力都是在后宫之中,且从不参与前朝之事,对于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或许该说,袁叔万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二人,还是因为这二人与吉祥在幼时有过渊源。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不过,也是因为闻清婉说了这话,让他心中对于闻清婉的怪异之感越发明显了。
虽然知道闻清婉的确是有点改变,而袁叔万也怀疑,从前的闻清婉是故意装出来迷惑众人,可是如今日这一般,如此明显的与人上眼药,又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
袁叔万只觉得闻清婉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像一个谜团,而他向来厌恶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情,这会让他感觉到威胁。
对于袁叔万而言,除了吉祥曾经的身世之谜让他困惑过,也容忍过,却是没有其他谜团可以让他容忍。
而对于未知的谜团,除非他能够搞清楚,明白对方对他没有任何的威胁,不然,他就只有一个做法,那边是将它彻底铲除。
因此,袁叔万看向闻清婉的目光里,隐隐带了深沉。
袁叔万行事倒是雷厉风行,荣王叛乱之事,甚至未等梁宣帝葬礼结束,便已经处置好了。
荣王极其家眷都赐死,而闻家以及参与此事的其他背后官眷及其家属,也都拉到了菜市口宰首。
那段时候,京城之中,原本该是晴朗的春日,也顿时消沉了许多。
原本梁宣帝国丧之日,本就禁歌舞娱乐,也没有了踏青这一回事情,可是又加上这众多人被宰首的事情,整个京城,到有一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当然也达到了袁叔万本就希望达到的目的,震慑了一干人。
而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小太子赵简登基,举办了简单的登基仪式后,成为了梁朝最后一位皇帝梁文帝,也就是之后的梁文候。
登基仪式十分简单,当然必不可少,所有的朝臣都到了,祭祖祭天更不可少。
可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两位算得上重要的人物并未出现,与袁叔万同为顾命大臣的安王郭怀远与果郡王赵蔺。
二人同样以抱恙为由,呆在家中。
仿佛又像是在对着牵着赵简一块儿祭祖祭天的定王袁叔万在示弱,表明自己无意相争之意。
一些中立派的朝臣看着袁叔万牵着赵简走上祭天台的场面,心中思绪万千。
其实平心而论,袁叔万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至少,他接手朝政之后,即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朝中之人也都看出了变化,朝政竟然是从未有过的清明,即使是梁宣帝刚刚即位之后,日夜勤政当时特地做出的一番功夫,在当时或许所有的人都觉得迎来了一位明君,但真的与袁叔万如今相较,却又有些不够看了。
而心思活络之人,心里甚至在想着如何能够让袁叔万看重。
而众人所思所想,其实更多的是想到这一位如今权势滔天的顾命大臣王爷,如今膝下空虚,王妃之位上,也是空着。
联姻联姻,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手段,其实也是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至少如今,有不少人,心思已经活络开了。
只是,到底如今还是丧期,却是不好真正议论起此事。
又可惜,如今这定王府中,并无任何女性长辈,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女性角色,不然还真可以做一做夫人外交,先打个冲锋了。
显然,这一局面,对于闻清婉而言,却是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