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这一点也不可构成阶级的区隔。在调查的预设中,本来以为中产阶层可能对BBS这样具有讨论性的网络公共空间更有兴趣,因为他们能在上面比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到与主流媒体所不同的一些观点。结果证明这一点并不成立。调查的预设还认为,中产阶层可能会比较喜欢率先使用新的网络媒体,如当时还属于新技术的博客,结果证明这一点也不成立。令人吃惊的是,许多中产阶层虽然上网,但他们不属于新技术的消费者,对于博客等新的网络技术,他们比非中产更加陌生,他们所使用的往往是网络的最简单的功能。另外,尽管非中产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无法制作个人主页,但由于职业的压力和时间的缺乏,因此中产阶层中有自己个人主页的人也并不多(具体数据见表4…25)。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网络交往:新的阶层边界(3)
表4…25中产与非中产网络媒体使用情况比较单位:%收入中产非中产消费中产非中产职业中产非中产学历中产非中产QQ7266696864797176聊天室2622382326192124电子邮件5946464852465240BBS13152313917159MSN261935232520249博客21023010个人主页21201121
从表4…26中可以看出,中产与非中产在网络交往的话题方面没有根本的差别,只要是进行网聊、网恋,几乎所有阶层的人的话题都是相似的。在网络话题方面,似乎也看不到阶层区隔的影子。
表4…26中产与非中产网络交往话题比较单位:%时事新闻专业技术生活情感无主题无话不谈收入中产6�08�528�224�832�5非中产4�213�822�830�528�7消费中产11�53�826�926�930�8非中产4�612�623�929�029�8职业中产6�012�025�329�327�3非中产1�88�323�932�633�5学历中产3�110�922�033�230�7非中产6�56�529�328�329�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中产阶层的网络交往行为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首先,网络的使用与社会经济地位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阶层网络普及率越高。
其次,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网络交往内容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范畴。网络交往的回报常常受虚拟交往方式中缺乏诚信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的结果不能支持网络交往的规模、质量与社会成员社会经济地位无正相关关系。相反,调查的结果显示,中产阶层反而比非中产更不喜欢花时间进行网络交往。上网比例高,更多地使用网络的信息获知功能而不是娱乐或交往功能,使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的“数码沟”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在网络的世界中,就出现了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阶层边界。
最后,网络交往行为的方式和话题在很大程度上与阶层归属无关。中产阶层的网络交往行为远不如其社交行为那样带有明显的阶层边界,相反,在网络交往的空间里,没有中产阶层的阶层边界。
传媒效用:寂静与喧闹
1986年,鲍尔等主编出版了《媒介、受众与社会结构》一书,该书认为,媒介系统与社会结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媒介系统深深地熔铸于社会其他系统之中,既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一切其他系统,又反过来受它的影响。张国良、黄芝晓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81页。
作为中国社会变革晴雨表的传媒,其运动和变化与中国中产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假定,在中产阶层的表现形态与大众传媒之间,能通过以下通道产生交互影响:从经济上看,中产阶层群体的经济观念较为先进,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拥护者,而且是传媒产业潜在的投资人,他们对于传媒的市场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文化上看,中产阶层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稳定,对信息的需求强烈,是传媒产业的主流消费者;从政治、法律上看,中产阶层大多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的推动力量,当传媒充当公共空间的缔造者时,这个人群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深度卷入的参与者。因此,在一个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更为抽象的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传播政策的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