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一出路。如果大学生们都学会了好好做人,做自信的、负责任的人,整饬混乱也许就有了希望。因此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学生们找回信任、自信。只有这时,谈论大学精神才有了基础。
在一个遍地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宣扬重建大学精神,只会招来大量的投机分子借这个响亮的招牌谋取私利。
只有在人格健全的地方,才有实现高尚理想的可能。
我这样说,并非彻底否定精英教育。相反,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够有几所大学专门培养精英人才,就像哈佛、耶鲁和剑桥一样,一个民族的崛起,是需要一大批精英人才的,没有精英人才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
但我更希望更多的人接受负责任的职业教育,一个只有精英人物而没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民族,也是无法崛起的。这就是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工程师合作的道理,光有高明的设计师,而没有实施工程的工程师,再好的设计也是废纸。
精英人物与普通劳动者并无高下尊卑之分,他们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在一些人的语境中,“打工仔”是有歧视意味的,我对这种意味感到恶心。没有打工仔,那些具体的工作谁去完成?有人说过一句话,只有卑贱的人,没有卑贱的工作,我深以为然。
我在与日本教育界高官中込三郎的交谈中,他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日本已经在反思精英教育了。“日本的发展需要一批精英人物,但更多的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足够多的技能型人才。”连日本这样发达的国家都已经在反思精英教育了,我们这种发展中的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国家,为何要让所有的学校都变成精英人才的教育场所呢?
最近几年,舆论过度地关注了财富神话、财富人物以及大老板们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在暗示“精英人物才是值得尊重的”这样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暗示,让无数的大学生产生了好高骛远的梦想,希望能一毕业就做老板,迅速暴富,就能拥有香车美女豪宅,在这样的误导之下,学生们还会安心做普通劳动者、安心学习劳动技能吗?
我在前文里说过,发展中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现实却是大量的行业有太多指手画脚的指挥者,却相当缺乏真正能干的做事的人,这给拥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巨大空间。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国需要精英,中国更需要技能型人才,引领潮流是担当,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也是担当。在我的理解中,大学精神既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是负责任的意愿和姿态。没有负责任的心态和姿态,大学精神就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回归教育的本来目的,重塑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价值观,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说到这里,我并没有乐观起来。培养技能型人才,民办大学无疑是最合适的角色,因为民办大学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浮于事的恶劣状况,尔虞我诈的情况也比较少,而民办大学生存的法宝就是办好大学,教好学生。不能把学生教好,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一技之长,这样的民办大学是办不下去的。
但目前,民办大学面临很多困境,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无可奈何之感,这是我难以乐观起来的原因之一。
难以乐观的第二个原因,是高职教育生源和师资队伍的困境。多年来,中小学教育都以考分为中心,培养出的学生除开会考试以外,其他几乎都提不起来,没有自信、没有信任、缺乏诚实、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协作精神……对于这样的学生,高职教育的职责就不是简单教会他们一技之长了,还要一点一点地帮助他们重塑信心,修补他们被扭曲的人格……面对这些基本定型的学生,要做这些工作,何其艰难!
要做这些艰难的工作,还得依靠合适的教师。但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本身就面临着自我修补的艰难工作,他们能否完成自我修补,尚是未知数。
虽然艰难,但还得往好的方向一点一点地挪动,毕竟,这样才有希望。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1)
公平之忧
没有社会的公平,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公平。
空洞的教条和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高农村教师以及落后地区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