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地书籍。像《诗》、《论语》、《孟子》诸书都耳熟能详,几乎能横流倒背;而对于《易》、《尚书》、《春秋》、《礼记》之类的儒也都十分熟悉,能融会贯通。弘历很喜欢史书,他孜孜不倦地通读《史记》、《汉书》、《唐书》、《明史》等多部正史,如饥似渴地阅读《资治通鉴》、《通鉴纲目》、《贞观政要》诸书,他的过人天赋和学业的长进,令以才子自居的福敏深感震惊。
弘历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对于启蒙老师福敏心存感激。乾隆十年(1745年),福敏以疾病乞求解任,乾隆圣谕加封为太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敏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乾隆皇帝亲自致奠,赐祭葬,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史称:“直内廷与蔡世远、雷善,尤服膺朱轼。既乞休,语曰:此位岂易称?我浮沉其间,君不我嗤耶?”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十九岁的乾隆皇帝亲书《怀旧诗》,对于旧学诸臣都称先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八十五岁的乾隆皇帝赠福敏太师,诏称:“冲龄就傅时,(福敏)启迪之力多矣!”
2。朱轼
朱轼字若瞻,将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乡试第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历任知县、主事、郎中、陕西学政、光禄寺少卿、奉天府尹、通政使,政绩蜚然。雍正时期,充《圣祖实录》总裁官,入值南书房。随后,加吏部尚书衔,历任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元年(1736年),朱轼充《世宗实录》总裁官。九月,病笃,乾隆皇帝亲自探视,朱轼坚决要服朝服到户外拜??皇帝,第二天,不幸去世。朱轼遗疏称:“万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财,尤宜慎重。君子小人,公私邪正,判在几微,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至国家费,本自有余,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乾隆皇帝深为感动,辍朝哀悼,亲临致奠,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赵尔巽称赞他:“朴诚事主,纯修清德,负一时重望。高宗初典学,世宗命为师傅,设席懋勤殿,行拜师礼。轼以训进讲,亟称贾、??、宋五子之学。高宗深重之,《怀旧诗》称可亭朱先生。可亭,轼号也。”
值得注意的是,朱轼不仅是一位通晓儒的帝师,而且还是一位人情练达、精通政务的大臣。史称他:“公为政,练达有体。自为县及浙抚,未尝假宾佐,摘伏多洞中,吏不能为奸,政事之外益著书。”
雍正选择朱轼为皇子弘历的师傅,看重他的人品、学问,特地在懋勤殿设立教席,行拜师礼。朱轼对于儒家学烂熟于心,特别钟意于张载之学,融会贯通,主张身体力行。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义,阐述儒所包含和传达的微言大义和深邃思想,讲古文学和今文学的学案纷争,讲贾谊、??仲舒、朱熹、王守仁。十二岁的少年弘历学得如饥似渴,津津有味,广吸博收。史称弘历:“已熟读诗、书、四子书,不遗一字”。“今上(乾隆)在藩邸时,闻公讲生民休戚,历朝治乱甚悉。”
3。蔡世远
蔡世远字闻之,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1709年)进士,改庶吉士。他是一位活学活用的饱学之士,一直宣称要读书明志、学以致用。巡抚张伯行赏识他的才华,曾请他入使院校订先儒遗书。大学士李光地倡导宋五子之书,以此激励后学,得蔡世远,深为器重。康熙命纂《性理精义》,大学士李光地充总裁官,推荐蔡世远为分修官,共同纂修《性理精义》。这是一部非常精辟的儒学专著,此书后来成为弘历的重要学习课本之一。
雍正元年(1723年),特召蔡世远充编修,入值上书房,侍诸皇子读书。蔡氏历官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蔡氏出身于教育世家,史称其:“手定学约,躬行率先,儒风大振。父子相继为全闽学子师;前此未有也是!”雍正皇帝很赏识他,特地在上书房设教席,礼请蔡世远为皇子之师,教授弘历史大义。史称蔡世远:“侍直内廷十年,卯入而酉出,未尝一日辍。”
蔡世远治学十分严谨,教学讲究启迪心智:公侍皇子,凡进讲四书、五及宋五子之书,必近而引之身心发言处事所宜设诚而致行者????。自身心以至治平之道,一以程朱为训,而必本于诚。他礼重宋儒理学,他说:“宋朝当理学昌明之会,周、程、张、朱,比肩而起,德性学问之功,昭昭若揭天壤!”
蔡世远从不督促弘历背诵书,而是注重阐述书大义,联系实际,举一反三。他还一再告诫他的聪明学生弘历,不要读死书,要领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