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工的工作效率很高,规模逐渐壮大时,效率却越来越低。”这是因为中间管理层的存在使得领导者下达的命令发生了错变,或是信息不能够准确及时的从上层传达给下层,最终形成了员工的执行与企业领导者构想之间的误差。许多管理学者将这一问题归结为执行力问题,他们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错误。执行力差是表象问题,庞杂的管理层的存在才是根本性的原因。
当然,我们讨论的不是组织的去冗问题,追求扁平化管理只是其中一个自然的结果。我们要面对的是全体管理者,管理者的存在已经成为组织的核心问题。
管理者群体的存在至少为企业带来两类严重后果:官僚气息和员工缺乏积极性。
韦尔奇与官僚气息做斗争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界的一段佳话,但仍然有许多企业领导人对官僚气息姑息养奸,采取妥协态度。我们似乎应该直达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会存在官僚气息?如果不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即使是暂时制止了官僚气息,将来它还会产生。我认为要消灭官僚气息,只有一个办法:消灭管理者。
——没有了管理者,就不会产生官僚气息。
像韦尔奇一样,许多领导者致力于使自身所领导的庞大机构能够更为灵活、更具市场适应性。但是,如你所知,成功者寥寥无几。
几乎所有大规模的企业都避免不了官僚气息。因为企业规模的庞大,领导者必须不断派遣出大量的管理人员去进行监督、跟踪。(领导者总是对员工的责任心缺乏信心。)这样一来,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则是此起彼伏的争权夺利、相互推卸责任之类的问题。
管理层存在所引起的问题还远远不止于此。官僚气息的产生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一旦个体复兴,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时,这些管理者自然会放弃那些促使官僚气息产生的恶习。因此,官僚气息将随着人性的复苏得到抑制。官僚气息是管理者存在的后果之一,但不是管理者需要终结的根本原因。
管理者的终结运动必然由员工发起。在大型企业中,很多员工都会有自身是无名小卒的感觉,他们认为自身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仅仅是为了生存才在此工作。与此同时,优秀的领导者总是努力营造一种气氛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运营的各项事务,但是管理层的存在却使得他们的努力化为乌有。但是,正如德鲁克所预见,知识型员工必定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主宰,他们将参与企业运营视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方式之一。谁阻碍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体现,谁就必将遭遇强烈反对。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7)
如此一来,员工与企业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而对任何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他们都将表现出坚决的抗议。在未来,管理者的命运岌岌可危。
高效的组织结构必然是单纯、高度协同以及沟通无碍的。
集权与分权:管理的误区
在管理学界,集权与分权两种观念始终在进行博弈。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采用集权与分权的企业中各有成功者,同样也各有失败者,正如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与专业化之争。因此,这种博弈至今仍在继续,而且注定仍将继续下去。
在企业组织出现伊始,集权便始终为众多企业所青睐。分权概念的提出者是通用汽车的传奇领导者艾尔佛雷德·斯隆,在洋洋洒洒四十余万字的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中,他对分权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阐述。他认为应该给当事者适当的权限,让他们自身对责任负责,而总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这是典型的领导者思维。正是采取了这一策略,通用汽车超越了当时几乎控制着整个美国汽车业的福特公司,而福特公司的老福特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集权式管理。
但我始终认为,集权与分权都只是管理的外在形式而已。企业的成功在于如何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激情和协同精神,任何企业缺少了这三点,无论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无法在竞争大潮中屹立浪头。
卓越的领导者总是在寻求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等方面下工夫。一位领导力研究学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值得所有的领导者反思:
“一个企业最富有的财产就是员工的才华和能力,但至今还没有哪个企业完全认可和崇尚这笔财富。相反,大多数企业都在扼杀员工的才能。发挥员工才能才应该是企业与其领导者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同样的道理,在美国前总统杰斐逊那里得到证实:“不论贫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