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页)
不觉中已感到新秋的凉意了。“相思”,这里指对故国的怀念。我对故国怀念之情,已经使我两鬓如霜了。这两句感情是非常沉痛的,如果仅是一种微淡的感情,不可能使人两鬓成霜的。“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梦境,是写天上的银河,实际是写现实,是写人间的风浪。梦寐中仿佛我跨在海底枯桑之上,它似乎又变成桑田了。沦海桑田,是说人世间的变化。江山易主,这不就是沦桑之变吗?我看尽了银河上的狂风巨浪。银河是不会有什么风浪的,写“银河”,一是点明七夕,一是暗示人世间的狂风巨浪我都已阅历遍了,说明诗人经受过了亡国之恨的巨大创痛,同其他词一样,表现他晚年的凄苦之情。(何林天)
好事近
渔村即事
孙居敬
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短篷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搔首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
词题为“渔村即事”,倒不如说是“渔村即景”,词人作为一个渔村晚景的观赏者,目之所及,首先是这样一幅画面:“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主人公面对的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渔家村落,此时此刻,抬头仰视可见川谷上下,云雾缥缈,侧耳俯听,可闻樵夫长歌、渔舟短笛、聚集交响。一个“买”字,用得奇兀。买山川之云,实从“买山”典故活用而来,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中写道:“支道林(遁)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许由买山而隐。”后因以买山指归隐。词人此用一“买”字,既有“领略”之意,又暗含心慕隐逸之志。面对这一派宁静恬适的渔村晚景,观景人实已神愉目悦,心满意足。因而紧接二句胸臆直出:“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是的,如此佳境,置身于中,无须再说三道四了,否则将有污这一块寒玉似的清幽苍郁的大好自然风光。
词上片借川谷云雾、樵歌渔笛的客观之景渲染了渔村风光一派安谧宁静的氛围,个中已透溢出词人飘逸闲适的山林志趣。
接着,词人进一步擒题落笔,为我们描述了又一幅景观:“短篷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一叶渔舟,荡桨从两岸正盛开怒放的丛菊中容与划过,舟中人无需摘取菊花,而菊花芳香已迎面袭来。过片二句突出菊花一物,旨在暗应上片首句“买云”之趣。菊花,花之隐逸者也。宋人周敦颐早有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更是嗜菊如命,以菊之风格,寓己之品格。这里词人于渔村所见诸多景物之中,独撷此物,其用心显在不言之中了。煞尾二句以“搔首”二字领起。搔首者,有所思貌也。词人最终视线落点停留在那远处“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的晚霞夕照如银光洒落的广阔水面之上。词人为何面对这“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渔村晚景注目沉思?词中未予明言,然而,从买山观云、樵歌渔笛、短篷、菊花等客观景物所宣泄的氛围观之,这搔首沉思当是为眼前静谧安适的渔村晚景陶醉而致。(沈立东)
木兰花慢
断桥残雪
周密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寒晛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琅��胍性仆濉9妈�怼⒃厥�埂J亲砘晷汛Γ��诺诙��圃鲁跞�6�唬�腥瞬接瘢�直�唷⑶呤�觖g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这首词是周密少年成名之作──《木兰花慢·西湖十景》之三。诗人在这组作品的小记中说:“西湖十景尚矣。张成子尝赋《应天长》十阕,夸余曰:是古今词家未能道者。余时年少气锐,谓此人间景,余与子皆人间人,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词成。成子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异时,霞翁(杨缵)见之,曰:语丽矣,如律未协何。遂相与订正,阅数月而后定。”可见是作于少年使气、又经严格推敲的篇章。面前这首《断桥残雪》,立意并不高,但艺术处理上却有独到之处。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从寻梅踏雪落笔,风致高雅,笼罩全篇。“拥”字尤见工炼。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当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结庐,蓄有两鹤。和靖常游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鹤。林逋见之,即棹舟归去。“放鹤人归”,指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此“放鹤”三句,以古衬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鹤,皆自然贴切,挪置他处不得。言“寒”、言“冷”,正状雪后,暗切题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残雪”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