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辛丑抗疫记(第1/2 页)
王衍爵奉命,筹建一座烈酒厂,严格来说,是一座酒精厂。 舜华在书房里,悄悄为他讲解了蒸馏酒的原理及方法,她说:“酒厂的师傅,把这个法子当成宝贝藏起来,其实很简单,用市面上的普通酒,反复蒸馏,就可以得到烈酒。 为了尽快制出合格的烈酒,可以先用低度酒来蒸馏。” 她在白纸上画简易的蒸馏设备,王衍爵在对面望着她,低头作画的样子,长长的睫毛垂下来,在眼脸上投下一片阴影,紧抿着嘴唇,神态认真,旁若无人。 他望着她,心底说不出的温柔,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射进书房,把她握笔的手,照得白皙透明,连肌肤下的经脉,都能看见。 王衍爵移开目光,去看她画的图。 “这么好的法子,就这样拿出来?”他嘴角扬起一抹浅笑,“不用来赚钱?” 舜华抬起头望向他,愣了一下,深潭似的眸子平静无波,然后,娇俏的脸上绽开微笑,她说:“咱们缺钱吗?” “不缺不缺!”王衍爵听见她说“咱们”,心都化掉了,这个时候,舜华说要把南洋公司送人,他也会义无反顾地照做。 “就是嘛,”舜华把画好的图递给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经略大人,疫情肆虐,拔一毛而利天下,何不为之?” “好,”他说,眉目如画,俊脸上绽开温柔的笑容,绚烂如夏花,“要公子一定要把这烈酒,给造出来。” 半个月后,皇家科学院附属医院,挂牌营业,为京中小儿种痘,每人收十文钱。 舜华写了一封信,托秉辰进宫的时候,请万历帝转交给李太后,第二天,宫中传出太后懿旨:太后娘娘捐银一万两,助京城贫困之家小儿种痘。 第三天,宫中又传出太后懿旨:王皇后、郑贵妃、王恭妃、李德妃、李顺妃、周端妃等诞育过皇子皇女的贵人,每人捐银两千两,助京城小儿种痘。 有了宫中贵人带头,京中的贵妇们,纷纷捐钱捐药材,没多久,医院的仓库里,就堆满了药材,种完痘的小儿,每人还能领一碗扶正祛邪的汤药。 秉辰请焦先生,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辛丑抗疫记》,盛称太后和宫中各位贵人的善举,以及京中贵妇们为抗疫做出的贡献。 并请石匠,要在医院立碑,让后世人记住太后及各位贵人的恩德。 万历皇帝来了兴趣,提笔亲自撰写碑文,为后世留下了墨宝。 碑文背面,刻上了此次捐款的人员名单,李太后和宫中贵人,列在第一排。 第二排以下,按捐款高低,依次排列,让那些排在后面的贵妇,直恨捐得少了。 有御史找到了机会,写奏章弹劾科学院院长袁秉辰,说他立碑,是在谄媚皇帝,是个佞臣。 被秉辰一句“惩恶扬善,君子所为,有善不扬,以后还有谁愿意做善事?书读到哪里去了?”驳得哑口无言。 是啊,民间做善事,皇帝还下旨表彰呢,太后和贵人们做善事,表扬一下,就是佞臣了?这不是两套标准么?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御史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这个小进士的锋芒,说话跟他老师一样不留情面,再也没有奏章弹劾他。 秉哲兄弟、慧娘、小峰,连家里的丫头小厮,记忆中没有生过痘疮的,全都种了痘,经过几天的观察期,没有发现异常,舜华这才放了心。 杨济时感念舜华的努力,派了他的大徒弟,侄儿杨仁春来为袁家人种痘,一客不烦二主,舜华干脆请他到袁鸿禹家,为几个孩子种了痘。 医疗资源紧张,哪怕是官宦人家,送孩子到医院种痘,也要拿号排队,把袁鸿禹夫妻感动得不行,为了让孩子早点种上痘,赵氏都准备捐点银钱了。 王衍爵也请杨仁春,到王首辅家,为他的小孙子种痘,王锡爵小时候长痘疮,王母衣不解带,照顾了半个月才捡回一条命,所以,他积极支持为小孙子种痘,连未生过痘疮的儿子王衡,也种了痘苗。 李太后在宫中,看到了焦师傅写的碑文,大受感动,看到京中小儿种痘后,长痘疮的果然少了,心里就动了,为孙子孙女们种痘的心思。 这天,万历帝来请安,李太后与他说起了,为皇子皇女们种痘之事:“哀家的孙子孙女们,没福气的,十有七八是在痘疹上没的,现在既是有了法子,何不请太医来,为没出过痘的孩子们种痘?” 万历皇帝,平日只关注郑贵妃的一儿一女,还有对大皇子朱常洛关注一些,其他子女,很少关注。 生了儿子,他还去看一看,要是生的公主,他看都不带看的,交给王皇后,按规矩处理就行了。 严格说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听母亲提起此事,他才想起,他还有其他子女呢,于是满口答应:“毕竟是新的法子,儿子看看效果,再请来为孩子种痘的,既是母亲着急,儿子明儿就请太医院派人来。” 李太后却说:“听说皇家科学院的杨济时,一手针灸术出神入化,被民间奉为‘神针’,何不请他来为孩子们施针?”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