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始作俑者(第1/2 页)
两位大夫要在留在村子里观察种痘孩子的反应,就住在了里正家里。 舜华不愿意把病毒带回西山,也要留在村子里观察,两三日后没有反应,才表明她和王衍爵是安全的,也住了下来。 第二天,种痘的三个孩子,都发热了,两个健壮点的,发热轻,用烈酒擦拭后,只热了两天,就退热了。 另一个体质比较弱,发热重一些,而且热了三天,用烈酒擦拭后,也退烧了。 三四日后,孩子胳膊上扎针的地方,结了一个小小的痂,跟长痘疮留下的疤痕一样,这表明,痘苗接种成功了! 两位老大夫喜极而泣,两人握住对方的手,老泪横流,重重地摇晃了好久,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明他们内心的欢喜。 更让人惊喜的是,里正的大儿子,因为里正娘子舍得用烈酒,且日夜不停地为儿子擦拭,两日后,热退了,身上的痘疮开始结痂,慢慢好转了。 里正娘子先到堂屋拜谢了痘疹娘娘,又来拜谢两位老大夫,杨济时说:“你拜错人了,这擦烈酒的法子,可是这位袁大家提出来的,是她救了你家儿子一命。” 里正娘子忙转身,一下子跪在舜华面前,哽咽着说:“女菩萨……” 舜华忙扶起她,对她说:“放心,你家两个儿子都没事了,这辈子再也不会长痘疮了。” 里正忙着要去杀鸡宰羊,招待贵客,这几天,他们两口子只顾着照顾大儿子,对四位客人的照顾,没怎么用心。 舜华说:“里正要是诚心谢我们,就不用杀生了,把你家的牛卖给我们吧,科学院里正好缺牛。” 众人在村子里待了六天,周边的村子里,陆续爆发痘疮,听说这个村子里有太医院出来的御医,每日都有里正或是族长,来请大夫去救治孩子。 如今有了结果,两人把烈酒退热、消毒的办法,和银针接种的技法,以及接种后的护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痘苗接种的操作流程,教给了身边的学生。 疫病传染得很快,两人分成了两队,杨济时带着学生往小东庄,龚廷贤带着学生往小南庄,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人。 从里正家里买来的牛,被接种了痘苗,留在杨济时身边观察。 舜华和王衍爵,带着抄来的《痘疮防治备要》回到西山,进山前,用烈酒把全身的衣衫、手和脸,全部擦拭了一遍,这才上山。 秉辰知道他们去了疫区后,十分担心,这几天都等在山上,见二人安全回来,上上下下打量了半天,确认二人没事,这才放下心来。 “阿姐,你们又不是医生,去疫区做什么?万一染上了,怎么办?”秉辰一贯笑眯眯的俊脸,难得的严肃,可见是真担心了。 舜华扬着手中的小册子,欣慰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疫情正在北直隶地区蔓延,两位老先生深入病区,找到了防治痘疮的法子,你是科学院的院长,要为他们提供支援。” 负责后勤的秉生,赶上来说:“舜华阿姊,你们先换衣服吧,其他事,等吃了午饭再说。” 二人没想到要在村子里待几天,都没带换洗的衣服,王衍爵衣衫上的兰香,都变成了汗味。亏他能忍住不适,一声不吭,守在舜华身边,让她十分感动。 “秉生做事,越来越熟练了。”舜华谢了他,急步回院子,泡温泉去了。 秉辰在书房里边看书,边等候阿姐,书房的外间,是他平日办公的公厅,没有公事的时候,他就待在书房里做研究,完成先生布置的任务。 舜华睡了半个时辰的午觉,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书房:“过来,阿姐教你怎么做……” 第二天,秉哲写了封奏书,讲述了太医院龚廷贤和医学所的杨济时,两位老先生深入疫区,找到了防治痘疮的法子,并附上了《痘疮防治备要》。 还奏明了科学院的自治措施:一、提供资金,用于培训各府县派来学习接种痘苗的大夫; 二、皇家印书馆赶印一万册《痘疮防治备要》,分发到全国各府县,普及痘疮这种恶疾防治知识,减少小儿死亡率; 三、在京城开设“皇家科学院附属医院”,为京城未发病的小儿种痘。 内阁正在为北直隶地区的疫情发愁,最近几天,京师也有小儿发病,达官贵人们纷纷紧闭门户,把家中的小儿,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连学堂也不许去了。 收到秉辰的奏报,诸位阁臣没有争吵,疫情如火,稍不注意,他们家中的小儿也会遭殃,科学院有了处置的法子,他们赶紧呈报给万历帝。 万历帝共生了十个女儿,活下来的,只有两位,八个儿子,养活五个,除了后宫倾轧外,死于痘疮的也不少。 最近,京畿地区又开始爆发疫病,后宫已经戒严,断绝宫外之人来往,连郑贵妃心爱的女儿寿宁公主,也被取消了五日一次回宫探母的机会。 舜华这个宫廷女官,也接到通知,暂停入宫。 秉辰的奏报一到案头,万历帝看了,立即批复:准。 三天后,皇家印书馆印刷的一万册《痘疮防治备要》,送到通政司,随邸报发往全国各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