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第1/4 页)
下意识的干咳几声:“咳咳!皇上,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当年是仪在北海时,本姓“氏”,因为被臣下嘲笑他的“氏”字是“民”字无上,故此才改姓为“是”。”
“啊!”众人看向孔融的眼光不由得有些怪异:“这个是仪看来与孔先生关系并不好啊!那孔先生将他说出来,若是往后不能将他拉拢过来,岂不是自取其辱吗?”
终于感到孔融的话,似乎有些过于夸口。董承看了一献帝,这才陪着小心十分客气的询问道:“不知孔先生以为那是仪都尉,可会对当年在北海的小过节,心中有所顾忌呢?”
见众臣果然一脸的疑问,孔融得意洋洋的说道:“嘿嘿,诸位放心!那是仪当年在国中就是以忠恕扬名之士,决不会是忘恩负义之辈。臣下先前与他相遇之时,还不曾认出他来。
是他自己上前向臣下拜谢。当年在北海的主臣之谊,臣下这才想起他的名字!哈哈!想我北海出身的士人。深受圣人教化。那才是皆属宽宏忠义之辈呢!”
董承这才放心的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这是仪都尉,还真是高风亮节之辈!”
想想也是,被上官嘲笑之下强行改了姓氏,等若是将他氏家整个家族都从当地抹去。只怕是个有骨气的男人,都不会对这样的事轻轻放过。象是仪这样的文士还真是少见。
可是孔融说的这样有根有据,急于扩张朝廷势力的献帝君臣们。却是下意识的选择了相信。相信这个是仪应当是真正读透了圣贤书中精义的大贤之士。
也有人想:“或者这个是仪,他的家中正好是有着特殊的原故,需要进行全家改姓吧!”
看来献帝众人都是选择了相信,这个是仪的可以被拉拢的人物。孔融的兴致更是高涨,继续高深莫测的笑道:“其实,这是仪在江南军中只不过算是一员小官而已。哈哈!”
说到这里,孔融却是可恶的停下了话头。一脸神秘的高高吊起了众人的胃口。
正盯着孔融的献帝反应最快,双眼一亮脱口问道:“哦,孔先生难道还有官职更大的属下,在那江南军中任职不成?这,这可真是天助我大汉皇权重兴了!”
“哈哈!”孔融干笑一声,国舅董承没有及时接上话头。反而让皇上抢了先。这让状态正好的孔融,感觉错失了更多卖弄自己本钱的的机会,有些悻悻然的扫了董承一眼。
却不敢再耽搁下去:“臣下启禀皇上,臣下在与是仪交谈之时,还听说臣下任北海太守时任命的功曹孙邵。如今亦在总督府中任职。孙邵此人,实有廊庙之才也!”
“孙邵?莫非孙长绪?新任的总督府长史?”
原本只是在一旁静静倾听的钟繇。突然惊讶的叫出声来!“自张昭长史升为总督府别驾之后,江南总督就特别提议,让年纪尚轻的长绪,接替了总督府长史之位!
他果然是有大才之人,只是听说他当初是刘繇州牧的部下,随着扬州一起降伏过来的。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当年居然也曾在孔先生手下做过功曹呢!
啧啧!看来孔先生这北海之地,还真是人才济济啊!孙邵啊,居然是他!”
自从得知蔡琰来了金陵之后,钟繇就毫不避嫌的时常到总督府求见蔡琰。以求研习蔡家的飞白书。钟繇却是众臣之中与总督府关系最亲近的大臣。
他认识总督府长史孙邵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钟繇对书法近似痴狂的着迷态度,这是朝廷上下早已都了解之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三代传人。据说蔡邕的书法学自神人,而后传与崔瑗及女儿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他擅长书写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写得最好的还是楷书。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是我们学习书法入古出新难得的法帖。
钟繇在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儿子。他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
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这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数十年的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