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一个人。看见柳青进来,紫晶忙招呼柳青坐下,又问:“柳老师,喝点什么?”
柳青看见紫晶的面前是一本打开了的书,一杯牛奶,笑了:“这茶室,应该除了茶就是茶了。怎么还有牛奶?”
旁边的服务员微笑着递上饮品单:“您好,我们这里饮品的种类很多,请看看吧。”
柳青伸手拨开那单子,说:“给我一壶绿茶,一盘清淡点的点心。”笑问紫晶:“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紫晶说:“和朋友约了吃饭,他临时开会。我就在这里等他。”
柳青明白紫晶的那个朋友,一定是老来接她的那个小伙子。逗笑着说:“哟,那他来了,可不是扫兴,怎么有我这么一个电灯泡。”
紫晶也笑了:“恐怕还得一会儿呢。”
柳青问:“他很忙的啊?”
紫晶说:“是啊。他的公司在筹备一个和国外合作的项目。忙得不可开交。”
服务员在两个人面前各放了一杯茶,将茶壶和一碟点心放到了两个人的中间。
柳青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又用下巴示意紫晶也喝茶。然后对紫晶说:“你们青梅竹马?”
紫晶笑笑,说:“我们倒是小时候就认识的。我父亲和他父亲是同学。”柳青想起紫晶曾说,她父亲生意上的同学兼朋友,一定就是‘他父亲’了。
紫晶接着说:“他十五岁就到英国读书。那时,他父母忙创业,就把他送到英国去了。我到英国读大学的时候,他其实大学毕业了。我读大学,他读研;我读研,他读博。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回国探亲。他对我,非常好。”
紫晶喝了一口茶,说:“我很喜欢他。他父亲给他的创业基金,他把握的很好。他属于稳重踏实,不张扬,也能吃苦类型的。最重要的是,他很会生活。”
柳青说:“按时下很多年轻人的观念,你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了。”
紫晶说:“可是,我们都喜欢有事做,而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柳青笑着点点头,说:“就像你喜欢文字,就到报社来了?”。
紫晶说:“是啊。”语气有些伤感和无奈,又用手支着下巴,摆出一个很中国的思念神态说:“只是,我越来越想念伦敦。”
“伦敦?”柳青有些诧异。伦敦对于柳青的生活,就像夜晚坐在一轮圆月下看星星,那星星可是太遥远朦胧了。柳青看看窗外,努力在脑海中搜索这几年所阅读的伦敦,可惜,几乎没有。只好说:“S城太喧嚣。”
紫晶笑出声了,说:“柳老师,我喜欢和你说话,我觉得和你很容易‘心有灵犀’。”
柳青也高兴,说:“是吗?那跟我说说伦敦。你想念伦敦什么?”
紫晶的眼睛就15度向上,穿过旁边的玻璃,悠悠地到了伦敦:“伦敦好像永远都是湿意濛濛的。有古色古香的英式小别墅,莎士比亚恋爱的小花园,年龄快一百岁的红色电话亭,生机盎然的草地和树木,成群成群悠然的鸽子……在长条木凳上,抱一本书,静静地坐一个下午。或者,在灯火迷离的夜晚,穿行在幽长的街道……”
看着紫晶沉浸的样子,柳青心里想,这真的是很有情调的。同时心里又想,这真的有点做梦的感觉。
紫晶回过神来,把玩着手里的茶杯,说:“S城,这些年变化太快,变化太大。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新月异,而不仅仅是个修辞。但是我们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却很少看到了。快速的更迭,有时候,未免让人感到浮躁。”
柳青看着紫晶那张瓷娃娃脸,觉得自己现在是越来越肤浅了。缓缓地说:“是啊,很多时候,人也都是心浮气躁的。”
于是默默地喝茶,紫晶也不再说话,两人的眼睛都瞅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
和紫晶分手,到进了家门,洗手,上床,伦敦一直让柳青有些失落。
是啊,整天沉浸在工作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忙忙碌碌地被生活拉着往前跑,有多久没有停下“歇息”了?今天,仔细回顾,却发现,似乎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了,也似乎很久没有好好地看过一本书了。脑海中的书籍,还是多年前读的那些。而那些以前曾经咀嚼过无数次的经典场景,以前曾经为之落泪,为之切齿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今在自己的记忆中也模糊着,甚至淡出了。
如今的柳青,上班时,把自己浸在打了‘实用’标签的字海里。很久以前,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方块字的感觉,现在迟钝到没有。晚上睡眠前靠在床头的时候,阅读最长的文章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