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第五纵队所选出的狙击手,高飞则抱以了厚望,因为狙击手一向有战术个人火炮的称呼,第五纵队的狙击组由枪法如神而且经验丰富的队员担任,其主要负责监视现场环境。
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与攻击组长及纵队指挥官保持联系,以便由需要时立即作出火力支援及现场监控任务。
第五纵队通常会安排两组以上的狙击组占领制高点,负责担任现场狙击的任务。每个狙击组大多由两人组成,一名是射手,负责狙击,一名为副射手,负责掩护、警戒、射程等数据,以及射手的伤亡替补等。
高飞给下属第一、第二、第三分队都是按照四十人进行的编制,就是为了让其能够分成八个五人战术突击小组,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建成四个大战斗组,每个大战斗组,配备二挺捷克造zb…26轻机枪,二支毛瑟狙击步枪,六支m1928汤姆逊冲锋枪,每名士兵配备一支m1932式毛瑟自动手枪,八枚德造二四式木柄god防御手榴弹,每组额外配备一支温切斯特双管猎枪作为火力补充,另外每个大战队组携带一支反坦克步枪。
警卫队多携带二门六十毫米迫击炮,高飞全部的准备都是为了做巷战之用,纵队内的老兵也都清楚,长官是这是准备在城内与小日本拼命了,上过战场的人都清楚,炮弹横飞,弹如飞蝗,任你身家显赫,家财万贯,一颗子弹也终结了你的小命,怕是没有用,而且这些老兵身上那个不是倒欠着自己那些牺牲的弟兄们几条人命?
配合训练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老兵习惯性的信赖和依靠自己的队友,将自己的后背交给自己的队友,这是一种长期战斗产生的默契与信任的行为,高飞对于自己的突击训练到底能够有几分成果也不敢肯定,不过在良好的伙食供应之下,身为纵队长的高飞亦能叫出每个士兵的名字,籍贯,甚至知道家里还有几口人等等的情况,着虽然全部归功于高飞的个人资料统计表的功劳,但是让全体官兵感觉到非常的温馨与可靠,所以官兵们对如此大强度的刻苦训练也是毫无怨言。
第三十章 唐生智的计较(1)
第三十章唐生智的计较
11月20日,南京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和平已到绝望之时,民族国家已到危亡关头,由于南京频繁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虽然有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所部的奋起拦截,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几乎每天都有中苏飞行员血染长空。
由于蒋介石与汪精卫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德国大使陶德曼的斡旋之下,所以两人冒着日军频繁轰炸的危险留在南京城内,不过两人先后都搬进了中山陵绿荫密布的“四方城”内落脚!
在蒋介石宣布迁都之后,唐生智这位无兵之将亦走马上任,在白崇禧的协助下,唐生智开始准备着手布置保卫南京,不过让唐生智也非常头疼的是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部队番号虽然众多,总计十五个师加上高炮、战防炮、轻战车、通讯、工兵等特种兵大约只有十万余人。
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教导总队这些部队虽然是德械精锐之部,但是这些部队在淞沪战场均以补充部下四、五次,其精锐早已不复存在,南京是一无大量兵员补充,二无德械装备可以补充,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以为补充军械之事在军政府军械局都差点动了家伙,最后是何应钦的批示才调来了三百支毛瑟标准式步枪与二十挺捷克造轻机枪,这点装备对于一个堂而皇之的德械师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已。
即便如此,宋希濂依旧感激得几乎流泪,由此可见南京保卫战的严峻形势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日军突破锡澄线之后,南京保卫战的形势越发的紧要严峻起来了,蒋介石也将留守南京的大本营参谋作战组派往了武汉行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的两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与刘兴走马上任,唐生智与罗卓英和刘兴碰了一下头,因为白崇禧在离开南京前往武汉大本营时给过唐生智建议。
由于守军力量严重不足,所以建议固守南京东南面正面阵地,江宁镇、牛首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主要兵力放在南京城的城垣阵地上,坚守雨花台、紫金山、乌龙山、幕府山已经东南、西南的城墙,可以说被迫放弃南京东南主阵地地带的既有国防工事也是逼不得已之举。
日军大军压境之时中国守军的战术机动空间就基本等于为零,面对风尘仆仆赶来的罗卓英与刘兴,唐生智顾不上客气,直接进入了正题道:“两位,兄弟我主动请缨坚守南京也是逼不得已,南京乃是先总理陵寝所在,蒋委员长昨日曾说,南京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