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并因祸得福,被提拔为兰台令史,负责国史的编修工作。日后,班固以一部煌煌巨著——《汉书》回报了这个王朝。后来明帝召见班固时,还问起了他那个胆略过人侃侃而谈的弟弟。听说班超只是靠为别人抄书来养家糊口,明帝也让班超充任了兰台令史。
这个职位对班固来说可谓适得其所,但对班超而言,抄书修史却不能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他越来越难以忍受枯燥繁复的文牍工作,继而辍业,投笔叹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别人皆笑之。班超反驳道:“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在一群书生中间,这个“燕颔虎须”的关中大汉就像羊群里的骆驼般格格不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投笔从戎——班超(2)
这段短暂的文官生涯对他来说毫无快意可言,失去了也并不遗憾。可是,此时他已人近中年,还是一事无成。希望的搁浅,时光的流逝,未来的迷茫,这些不可能不使他悒郁愁闷。当他彳亍于洛阳的繁华街道上时,一个相士预言他将封侯万里之外,在那个信奉命运的年代,这多少给了他些许的安慰。
班氏家族中,无论班彪、班固、班昭的默默奉献,还是班超的“叛逆为武”,都成为后来文人报效国家最有力的两种选择方式。前者影响了司马光等心怀天下的历史学家,后者影响了岳飞、文天祥等弃笔从戎的儒将。
沙漠中的英雄班超在四十岁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只以替官府抄写文书为生,空有一身的雄才大略而无处施展,于是就发出了那种荡气回肠的“投笔之叹”。对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曾在汉元帝时出使西域,是独力刺杀楼兰王的勇士;张骞是汉武帝时的探险家,西域的开拓者,被封为博望侯。)的“立功异域”,班超十分忻羡,万分仰慕。而班超也认为自己的本领并不比他们差,只是没有机会施展。一定有很多人生不逢时,在平庸中碌碌无为度过一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班超要比他们要幸运多了。在他年近不惑时,机会终于敲门了。东汉明帝时期,北匈奴不断骚扰边境,使得东汉政权时时不得安宁,在朝廷内外一片抗击匈奴、收复西域的氛围中,班超“立功异域”的心愿,适应了客观形势的要求。
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奉命出兵击匈奴,率大军西出酒泉,进军天山。窦固大军西征之际,班超毅然从军,被任命为假司马(假司马是一个职位很低的武官),开始了硝烟弥漫、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班超报效祖国,干一番宏图大业的志向终得以遂愿。这一天,他走得十分悲壮,泪眼迷蒙,此一去,天高路远,不知何日方能和家人见面啊!西域是一个什么地方?那是千里赤壁,风沙弥漫,人鸟罕迹的凶煞之域。
泱泱大国,群臣满朝,战将如云,何劳一个文弱“秘书”去西域剿乱?但胸怀鸿鹄之志的班超挺身而出了,其言行的慷慨令朝野上下惊异不已。这就是班超的“古怪”之处。诚然,班超的行为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拿着性命去盲目的冒险,其间自有缘由,他身在兰台抄抄写写,却心系天下,重振丝路雄风的念头不时盈荡于怀。他对皓首穷经的日子有些厌倦了,他不甘心老死于浩如烟海的书堆里,他想换换效忠祖国的方式了。他那不易察觉的胸腔里燃烧着炽烈的火焰,秀才的痴想变成了现实。命运之神引领他朝西走去……
在这次远征中,班超受命率兵攻打伊吾庐(今新疆哈密)以北的蒲类海地区。班超首战,崭露头角,应该说,他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展示了自己不凡的军事才能,奇兵袭敌,斩获甚众。班超屡立战功,得到了窦固的赏识,他由此获得另一桩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任命他为使者去和西域各国联络。性情激奋的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带领三十六名勇士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日夜向西挺进。于是,属于班超的大幕正式拉开。 。 想看书来
投笔从戎——班超(3)
转眼到了夏天。昆仑山北麓,白天烈日炎炎,沙漠酷热;黑夜雪山来风,寒冷砭骨。班超一行来到西域中较为强大的鄯善国(今新疆若羌),鄯善王在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摇摆不定,左右逢源,其实就是墙上草,哪边风大就随哪边。开始,鄯善王对班超一行“敬礼甚备”。但时隔不久,突然对他们疏懈冷淡起来。前恭而后倨使班超敏感地意识到:一定是匈奴使者从中作梗,鄯善王正犹豫不决而有意疏远汉使。于是班超出其不意地质问鄯善国侍者,使其慌乱中只得据实禀名匈奴使者的来访及住处。在迅速关押侍者防止其泄密后,班超设宴密召部下,酒过三巡时,他分析局势的危急并故意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