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第3/4 页)
图阁直学士,历知开封府。这是一位妇孺皆
知守正不阿的人物。
第三章 北上
一九三六年七月间,我们开始执行上面所拟定的军事计划。后来由于军事上的演变,第
二方面军全部和第四方面军的一部(第四军第三十一军)转往陕北,第四方面军的另一部(即
第九及第三十两军)与董振堂的第五军团进到了甘肃的河西走廊,但为马步芳的骑兵所击败,
残部逃往新疆。
我军这次由炉霍甘孜走出藏族地区,沿途行军极为顺利。刘伯承贺龙任弼时所率的右路
军东往毛儿盖,折而向北,进入甘肃的岷县。因原驻松潘的胡宗南部,已撤往天水,所以右
路军没有遇着阻拦。总司令部暨左路军东向,进刷金寺,上下包座,前往岷县。这时天气晴
和,翻雪山,越草地,毫无困难,也没有甚么人掉队。去年阻隔我军北进的那条河,这时水
深不及膝,我们涉水通过那里时,真有不胜今昔之感。
我们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口号是“北上抗日”,希望沿途驻军,不要阻拦我们,大家枪口
对外,共御外侮。我们这些宣传,多半是抽象的口号,当时并不知道,自然也不会利用日军
在华北内蒙的种种侵略行为,和各地蓬蓬勃勃的抗日运动,以及国际间对中国的同情活动等
等为题材,来发挥宣传的效用。但这些口号对红军本身确有振奋士气的作用。
陕北同志对于我们的北上行动极为兴奋,他们每天都发给我们一些乐观口吻的电报,内
容大致有三点:一、西北抗日局面即将实现,杨虎城张学良均有默契,伺机而动,这两部份
的军队及其他同情抗日的部队,决不会真正和我们作战。二、目前西北方面蒋的嫡系部队已
经减少,尽可大胆前进,不致有任何阻拦,三、把陕北同志向全国所发表的各种反日文件转
告我们,衬托出西北抗日联合政府,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八月间我军从岷县西南,走出崇山峻岭和草地,全军皆大欢喜,岷县一带是甘南较富庶
之区,集镇村庄,星罗棋布,人烟稠密。吃厌了青稞牛肉的我军,这时可以大嚼面粉蔬菜,
自是特别愉快,而且附近几百里地区,敌军防务相当空虚:驻岷县的鲁其昌部系杂牌部队,
战斗力薄弱,只能据城防守;驻天水的胡宗南部,又为我也右路军所牵制,因此,军中就有
人发生留恋这个地区的念头。
我们总司令部仍本原定西进计划行事,陈昌浩率先头部队一度围攻岷县,不可,伤亡四
百余,消耗了大批弹药,乃率部经通渭,进占会宁县城,并勘察兰州东北靖远的渡河地点。
徐向前率主力驻扎在通渭,监视天水之敌。总司令部则驻岷县附近,直接指挥一个军,向临
潭及其以北地区挺进,以勘察兰州西南面的渡河地点。
就在这个时候,陈昌浩提出了改变整个军事计划的建议,他主张我军应留在甘南地区。
115/166
… Page 452…
《我的回忆》第三册
他由会宁前线,专程赶返总司令部与我面谈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军事行动延误了约两个
星期。
陈昌浩受到陕北电报的影响,过于乐观,对西北的抗日局面,估计过高,而对蒋介石控
制西北的能力和剿共的决心,又估计过低,他主张四方面军应在甘南建立新根据地,与陕北
苏区互成犄角之势。对于党内的政治情况,他又感到忧虑,指出陕北已与莫斯科发生联系,
又快要与张学良杨虎城组成西北抗日联合政府,在政治上显然已占上风。他提议召集一次高
级干部会议,确定红四方面军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并要我驰往陕北,解决党内争执问
题,以期四方面军不会受到莫斯科的歧视,在中共党内和未来的西北抗日联合政府内获得适
当的地位。
这是我与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的意见冲突,而且发生在这个紧急关头,自然是一
件颇伤脑筋的事。他的心情显得矛盾,他一面很敬重我,并且非常珍视我们这些年来无间的
合作,另一方面觉得我有不满共产国际的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