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形成孙吴政权。 《抱朴子,外篇》三四《吴失篇》写了孙吴晚世的 政治社会情况。孙吴晚世之失是从初年发展而来,基 础是或者说导因于江东强宗大族或豪族的统治。其言 略云…
〃吴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 紊,吞舟多漏。贡举以厚赀者在前,官人以党强者为右, 匪富匪势,穷年无冀。秉维之佐,牧民之吏,非母后之亲, 则谀之人也。车服则光可以鉴,丰屋则群乌爱止。势利 倾于邦郡,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 原陽,田池布千里。虽造宾不沐嘉旨之待,饥士不蒙升合 之救,而金玉满堂,妓妾滋房,商贩千艘,腐谷万庚,园囿 拟上林,馆第僭太极,粱肉余于犬马,积珍陷于帑藏。展为奔北之辱将,而不失前锋之显号;不别菽麦之同异,而忝司咴问之近任。〃
所云孙吴〃纪纲弛紊,吞舟多漏,贡举以厚货者在前, 官人以党强者为右〃,与魏、蜀的施政之道不同,而与西晋的拖政之道近似。所云孙吴豪族〃牛羊掩原陽,田
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与曹魏的尚节俭 不同,而与西晋亲族〃广收园田水碓,周遍天下〃,奢侈之费,盛于天灾近似。究其原因,便在孙吴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与魏、蜀不同,而与西晋相同。
蜀、吴社会阶级的不同,影响到两国灭亡以后的 历史。由于蜀汉境内无强宗大族的汉人组织,故地方反抗力量薄弱,洛阳征服者易于统治。晋武帝谓之为 〃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西晋战乱发生之后,在蜀汉境内能够恢复独立的,也不是蜀汉旧境的汉人,而是 自汉中北徙,因乱南返的巴赉。吴则不然,西晋灭吴之 后,吴境强宗大族势力并未因之消灭。因为未消灭,所以能反抗洛阳的统治。洛阳政府采取笼络吴地统治阶级的绥靖政策,然而未收大效而中州已乱。
综上所述,可知魏晋统治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阶 级。魏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为寒族,非儒家。与之相同的 是蜀国的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为 服膺儒教的豪族,与之相同的是东汉、孙吴统治者的 社会阶级。另有袁绍。东汉、袁绍、孙吴、西晋统治者的 社会阶级是相承的。魏、菊的出现与灭亡,反映了豪族 脣门统治的动摇与稳定。社会阶级的不同,决定了魏、 蜀与东汉、袁绍、孙吴、西晋不同的政治特征。从利弊
来看,魏与蜀国的政治胜过东汉、袁绍、孙吴西晋的政治。
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一〉从州郡领兵到罢州郡兵
州郡领兵与罢兵,在魏末晋初,与封建制度的实 行与否,关系密切。《三国志,魏志》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