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严重的是,一些人整天游荡在街头巷尾,无事生非,成为潜在的犯罪因素。资料统计,当年犯罪分子中,返城待业青年占2/3。
5月,还只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的厉以宁,参加了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的劳动就业座谈会。在这个会议上,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提议没有什么反响,厉以宁为此在会议期间写了一首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三个月后,在杨万里主持的*中央“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厉以宁再次提出实行股份制,得到于光远、童大林、冯兰瑞、蒋一苇、董辅秖、王珏、赵履宽、鲍恩荣、胡志仁等学者的支持。会议结束后,杨万里告诉北京市,可以用股份制解决北京知识青年的失业问题。市委书记段君毅说,“我们考虑考虑”。过了几个月,段君毅说,不用了,我们通过银行贷款都解决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8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4)
问题是解决了,但新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尝试。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改革步伐迈得反而更大一些,股份制在农村已经出现端倪。在试行股份制上进度的区别,只是改革初期农村将城市甩在身后的一个个案。这是由于城市的肌体更为复杂,处于权力的中心,利益犬牙交错,让改革始终迈不开步子。现在,千万知青“回城风潮”引发的就业压力,汇集成推动城市经济改革的最强大动力。中国人的求生本能,终于冲破了种种阻碍,打破旧体制的刚性约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1981年,作为77年第一批返城的知青,李晓华已经在北京呆了将近四年。13年前,16岁的李晓华被卷入上山下乡的大潮,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道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八年。八年磨练后,他辗转回到北京。
李晓华(左一)的北大荒生活
回京后,李晓华不忍心再给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增加负担。他待过业,当过锅炉工、炊事员,做过贩卖服装的小本生意。在经贸部一下属单位做炊事员时,有一回,正在揉馒头的他莫明其妙地说:“我这人适合经商。”周围的人哄堂大笑。可是,李晓华成功后,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食堂,昔日的工友们仍在揉馒头,他感慨万千。
这年夏天,李晓华南下广州,花3000元带回了台冷饮机,到北戴河海滨卖冷饮,很快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随后,他开办了秦皇岛第一家录像厅,生意火爆。但是,竞争对手蜂拥而至,赚钱变得艰难起来。几番考虑,李晓华去了日本,边在餐馆里洗碗端盘子边学习日语。一年以后,日语流利的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争取到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通过积极运作,“章光101”红遍日本。由此,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亲自接见了李晓华,称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日本获得的成功,让李晓华加快了创业的步伐。他南下香港、东南亚涉足房地产业和高速公路;回到大陆,投资机械制造和餐饮;为拓展澳洲市场,竟然聘请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作为集团顾问。
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355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李晓华星”。同年9月,应美国前总统布什邀请,李晓华访问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见到他时说:“听说你过去很贫穷,通过努力变得很富裕了,你是中国成功的商人,是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消息经报道后,在美国引起轰动,一位定居纽约多年的华侨给李晓华来电话说:“李先生,你太为中国人争气了。”
33岁的宗庆后比李晓华晚回城了一年。幸运的他回杭州,找到了工作,当上了校办工厂的推销员。
宗庆后的身世比较有故事。据说,南宋名将宗泽是他的祖宗。而资料显示,他的家族确曾显赫一时,祖父在张作霖手下当过财政部长,父亲则任职国民党政府。待到解放之后,父亲失去工作,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家庭异常困难。初中毕业后,16岁的宗庆后随知青下乡,辗转于舟山农场和绍兴茶场,挖渠、筑海塘、挑盐、种茶、拉砖,一呆就是15年。奥古斯狄尼斯说过:“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需要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在灰色的岁月中,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